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系列重大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指引方向、催人奋进。广大留学人员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围绕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对外开放与文化创新等领域展开热议,纷纷表示将以“十五五”规划为指引,充分发挥留学人员独特优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以高质量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核心目标主要在于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上海壹行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厉俊表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前沿科技领域的大规模创新。作为专注于全球前沿科技的行业研究专家与技术经理人,对我国未来在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实现高水平创新与突破充满信心,将立足本职工作,紧跟全球前沿技术趋势,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为实现“十五五”科技创新目标贡献力量。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科技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让科技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江西省欧美同学会理事、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孔令保说,将积极发挥分子育种技术优势,围绕水稻、柑橘等江西特色农作物开展种质创新研究,目前团队培育的“赣蜜橘3号”新品种已在赣南老区推广种植10万余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下一步将聚焦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开发基于物联网的精准种植系统,推动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为打造农业强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无锡爱邦辐射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无锡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张宇蔚表示,当前,我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为我们所从事的民用核技术这一前沿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将带领企业聚焦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民用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唯有依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成都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展鸢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磊表示,将紧扣国家战略,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让成果惠及民生。同时广泛汇聚海内外英才,发挥留学人员智力、资源、视野优势,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无锡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无锡道尔奇拜恩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延庆对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有感触。他说,将更加坚定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夯实发展根基,下大力气主攻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能力,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以创新驱动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明确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留学归国企业家指明了奋斗方向。
“全会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就是要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徐工集团凯宫重工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延奇说,作为盾构机与竖井掘进机领域的归国创业者,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系统性攻关,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凯宫1号”深大竖井掘进机,最大开挖直径达20米,整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接下来将重点研发掘进机姿态智能检测、复杂地质数字成像等技术,构建智慧化数字孪生平台,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让中国盾构机不仅“顶天立地”(超大直径),更要“玲珑剔透”(精密智能),在国际高端装备市场彰显“中国智造”的实力。
江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抚州市欧美同学会会长、江西胜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伟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有深刻体会。他带领公司专注于智能装备研发,通过引入工业4.0理念,推动传统机械加工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他表示,接下来将建设数字化工厂示范项目,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远程运维平台,为更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全会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金融法治环境。”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金融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特色金融法治智库首席专家王煜宇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提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相关建议被纳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她表示,留学人员既懂国际规则又熟悉国内实际,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来将联合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搭建“产学研用”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与金融解决方案,助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好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桥梁纽带”,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全会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创新表达,我们要以现代科技为笔,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机。”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岩介绍,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团队探索“数字中医”创新模式,开发的“舌诊AI辅助诊断系统”已在长三角地区5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应用,通过手机终端即可完成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指导。南京市中医院还联合高校研发“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剂系统”,将传统方剂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结合,实现中药房“数字化、自动化、标准化”。未来将构建“线上问诊+智能药房+冷链配送”服务链,让中医药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以开放包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领域留学人员纷纷表示,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结合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文物工作者而言,就是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与现代社会同频共振。”江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景德镇市欧美同学会会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团队正推进建设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通过显微CT、成分分析等科技手段,对3万余件御窑遗址标本进行数字化建档,构建可共享的古陶瓷数据库;主导制定《古陶瓷—科学表征》ISO国际标准,目前已完成草案编制,有望填补全球瓷业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标准空白;打造“数字御窑”国际传播平台,开发多语种“世界瓷器互动地图”,运用VR技术还原古代制瓷工艺,目前已吸引全球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合作。他表示,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要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让千年瓷都声音传遍世界,让世界通过陶瓷读懂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滋养。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一系列目标任务,让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上海市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助理馆员包天澄更坚定了前行的方向。他表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必将坚守正道、勇于创新,致力于发展兼具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文化,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沈阳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鲁迅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赵璐表示,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与实践要求,探索构建智慧艺术教育新生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动力,开辟“艺术+AI”特色发展路径。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正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对接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孵化项目嵌入区域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协同并进。”广东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XNode创业孵化器/基金合伙人林海杰表示,我们既要帮助来华海外创新创业者理解中国市场的规则与需求,也要助力本土企业对接国际技术标准与资源,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从科研院所到企业车间,从大学校园到乡村田野,全国各地的留学归国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他们充分发挥国际化视野、专业化素养和跨文化优势,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勇攀高峰,在教育报国的主阵地立德树人,在产业升级的第一线攻坚克难,在文化传播的大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将“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留学人员必将以“十五五”规划为指引,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开拓者、贡献者。
来源 :《留学生》杂志
文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