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沪苏粤渝川等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公告,面向归国留学生群体,开放定向选调。消息一经发布,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培养党政后备干部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组织部门就开始建立选调生制度,从我国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多年来,选调生制度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也成为一代代高校毕业生成长为社会栋梁的重要通道。

  京沪渝粤苏川等多个省市,创新选调生制度,面向归国留学生开放定向选调,不仅呼应了广大留学生回国就业、建设祖国的迫切需求,也将以人才源头的多元化,更好地拓展整体公务员队伍的国际视野,为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

  然而,留学生定向选调制度一经媒体报道,却引发了社会热议。社会的核心关切,一是普遍担心留学生定向选调的选拔与考录机制能否做到公平公正。一些舆论认为,留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大多“非富即贵”,具有较强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一旦为他们开通了无须参加公务员“国考”“省考”,即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定向选调直通车”,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将受到严峻挑战。

  二是对留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心存忧虑。留学生出国留学正值青少年时期,认知辨别能力不强,又多年身处陌生环境,长期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一些留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忠诚度不高,未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树立坚定信念,他们的加入将对公务员队伍建设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社会关切,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回应,以社会关切为镜,照见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短板与隐忧,做到两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完善优化相关制度体系。各地政府要制定更为严格的准入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与选拔机制,努力杜绝“人情录用”和“暗箱运作”,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信息渠道,更加全面地了解归国留学生的政治面貌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是进一步做好制度创新的解释和说明工作,增强社会民众对这一制度创新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相关部门不应简单地发布一下“留学生定向选调公告”,就算完成了工作,而要扎实做好这项制度创新的解释和说明,积极采用新媒体手段,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这项制度创新的必要性、科学性和迫切性“说明白”、“讲透彻”。

  制度创新是回应时代变迁,对社会资源配置,做出的新的规则安排,往往会引发观念的碰撞和利益格局的重构,进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切。相关部门在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持续优化实操措施,做好解释宣介,消除社会误读,减少社会争议,弥合社会分歧,化解变革阻力,才能“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