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电竞人才评级标准发布

  12月11日,在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024北京电竞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北京市电竞人才评级标准》。标准框架涵盖了电子竞技产业的四大关键人才类别:高阶经营管理人才、高阶技术创新人才、高阶文化传播人才以及高阶综合运营人才。标准力求通过更加灵活、开放和有效的人才评定机制,破除传统人才评价壁垒,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专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作用,为评定、引进和激励人才提供明确的方向,让更多为电竞产业发展助力的人才获得相应支持。这一标准的落地,将进一步激发行业内部的创新活力,助力北京在电竞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创新方面实现突破。

  上海

  浦东新区推出外籍人才便利化政策“大礼包”

  在12月7日举行的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上,浦东新区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籍人才便利化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在通行、工作、创业、生活等方面共提出34条具体举措,助力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出入境方面更加便捷,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的市辖区,可为用人单位邀请访学交流、商务考察的外籍人才提供长期多次入出境有效的签证便利,人才家属也可一起持证入境;电子口岸签证在浦东全域率先试点,全程网上办理,不受时空限制,无需纸质材料,免交护照原件,免贴纸质签证。入境时可凭护照及电子签证直接从边检通道入境;实施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经浦东新区推荐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更简单,办理时间更快。在创新创业方面更加开放。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可直接获得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国际人才驿站为有意来浦东的海外人才提供最长14天免费人才公寓和最长12个月的创业空间。

  四川

  崇州发布“人才新政3.0版”

  近日,四川崇州正式揭晓其人才政策3.0版《关于强化崇州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九条措施》,着眼发展壮大中高端和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加快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开发体系。“人才新政3.0”包含9条26项政策,覆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多个环节,在赋能用人主体、打造集聚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优化营智生态等方面综合施策。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全方位调动各方引才力量,围绕打造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引才育才模式,推出“引才补贴”激励企业引育重点人才,设立“荐才奖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荐,配置“留才津贴”鼓励院校与企业协同留用青年人才,着力推动人力资源规模量质齐升;全链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厚植创新创业沃土,聚焦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支持科创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实施分层次、有梯度的激励政策,全力支持人才创业与企业创新;全覆盖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围绕回应人才切实需求,创设家属待业补助、子女学前教育补贴、健康保障津贴等暖心贴心服务,打造全领域、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助力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此外,一并发布的还有《崇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24年版)》,在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之外,新增了101项专属的特需人才认定标准,其中25项为崇州市重点培育的航空装备、低空经济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为当地重点产业、企业发展提供指南,也将作为制定各类人才支持政策的参照。

  广东

  广州发布首个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

  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发布了《广州市在南沙区试点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的实施意见》及《广州市南沙区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第一批)》,鼓励拥有国际化职业技能水平的人才来南沙区就业创业,助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据介绍,《目录》纳入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共13项31个模块/等级的境外职业技能证书项目,这些项目将与国内12个职业(工种)进行比照认定。此举将为技能人才在广州南沙的就业创业搭建起便捷桥梁,进一步激活人才市场的国际流动性。《实施意见》适用于持有国(境)外职业技能证书或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且在广州市南沙区学习、就业、创业的劳动者。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的实施机构由广州市符合条件且具有南沙区考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包括:用人单位、院校、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组织实施。

  山东

  青岛市种业促进条例即将施行 推进创新型种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记者从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青岛市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青岛市种业促进条例》。这是国内首部全面统筹农作物、畜禽、水产、林草、农业微生物等领域种业发展的促进条例,将为推动青岛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条例》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五大方面明确保障措施。其中,在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条例》规定将植物新品种权、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等种业知识产权纳入青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联动保护和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在培优壮大人才队伍方面,《条例》要求推进创新型种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立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种业企业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吸引高水平科研人才进站开展育种研究工作。

  来源:《留学生》杂志综合北京日报、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