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罗湖区为AI人才定制“安居乐业”大礼包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推出“AI人才黄金12条”,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罗湖将构建“全域引才”新格局。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提供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及800万元购房补贴。对重点人才团队,提供最高达2000万元的配套资助。对于青年团队,罗湖将每年开放1000个优质岗位。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享最高10万元入户补贴。高技能人才可获最高100万元奖励。在育才方面,罗湖将设立1亿元人工智能产业种子基金,联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可获最高100万元扶持。不仅如此,有名企经历的初创团队等,可享免租入驻专业楼宇及一站式孵化服务。进站、出站博士后可获最高40万元生活与科研综合补贴。用才机制上,罗湖将赋予A-G类人才团队自主评价权,对重点产业链项目团队提供最高500万元支持。推动校企共建实验室,最高支持5000万元建设经费。推出“科技贷”等金融产品,对研发失败的项目提供风险金“兜底”。此外,罗湖将为人才团队核心成员提供最高8000元/月租房补贴或150平方米免租住房。推出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十大类的“菁才礼包”,并实施申办服务“护航行动”,持续优化留才环境。
江苏:常州出台措施激发企业引才用才活力
近日,常州出台《关于全力集聚顶尖创新资源进一步支持企业发挥引才用才主体作用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引导企业主动布局未来,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企业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对于集聚支撑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给予顶格支持,对企业引进的战略顶尖人才和院士(团队),将“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量身打造个性化政策,给予1000万元以上且上不封顶的专项支持;对入选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的,市级给予配套奖励;企业引进战略顶尖人才并通过常州市申报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的,给予引才补贴。另外,常州市将科学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精准对接人才供需,适时优化高层次、紧缺型人才薪酬奖励方式,根据企业每年新引进高薪酬人才数量,将分档给予薪酬补贴,此举将有效降低企业引才成本,更大力度激励企业主动引才。企业新引进的年薪100万元以上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将可直接纳入人才礼遇服务保障范畴。新政引导产业龙头企业牵头、企业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专项支持,推动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建设研发机构;精准奖补高能平台,鼓励企业广泛交流、深度协作,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
甘肃:兰州市启动春季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4月9日,兰州市发布2025年春季引才公告,面向社会引进1199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事业单位364个岗位461人,企业165个岗位738人。据了解,本次引才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引进对象覆盖往届毕业生与2025年应届毕业生。年龄要求方面,全日制本科生需在30周岁及以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35周岁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在40周岁及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卫生岗位本科生年龄放宽至35周岁及以下,硕士研究生放宽至40周岁及以下。在人才待遇上,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纳入兰州市事业编制管理,享受相应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引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可按博士每年2.4万元、硕士每年1.8万元、本科每年1.2万元的标准领取租房补贴,或申请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政策享受期3年。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还可叠加享受引才补贴、房票补贴、生活补贴、社保补贴、公积金补贴以及创新研发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
青海:20条措施加强数据标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加快推进青海绿色算力协同发展,加强数据标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近日,青海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数据标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数据标注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出台20条措施,促进数据标注产业健康发展。目标引领,服务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聚焦数据标注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各部门资源,明确2025年培养数据标注产业人才不少于3000人;2026年以后,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逐年扩大培养规模,为全省数据标注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多措并举,强化数据标注人才培养。支持龙头企业、高校、培训机构等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将数据标注人才纳入“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和补贴目录,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和转岗培训,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强化数据标注相关学科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更高质量数据标注人才。创新机制,优化数据标注人才使用。支持企业自主设置技术技能岗位等级,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搭建多元引才渠道,深化人才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贯通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人才成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运用“青海e就业”品牌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着力打造“青海绿算数据标注师”劳务品牌,扩大就业规模。
来源 :《留学生》杂志综合科技日报、深圳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