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抚州推出人才新政“组合拳”

  近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推出《临川区人才政策待遇包(2024修订版)》等“干货”政策包。临川区聚焦于人才个人及家庭核心需求,为他们提供“真金白银”支持,覆盖人才安居、医疗、出行等多方面:其中不同类别人才可获相应奖励,如刚性引进A类人才,根据项目落地及成果转化评估,可获最高不超200万元奖励;分档给予现金奖励、购房、租房补贴,部分人才享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租房提取额度翻倍等。本人及家人享免费体检、就医绿色通道、公办景点及公交免费等。对入选省、市人才工程的人才和团队,区财政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如省“赣鄱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在省财政给予入选者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最高200万元的项目资助的基础上,区财政另外给予入选者最高1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最高40万元的项目资助。支持高校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开设“订单班”,按标准给予运行经费或培养补贴。

  四川

  乐山发布人才政策“嘉”十条

  近日,四川省乐山市制定出台人才政策“嘉”十条,持续推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新政将企业人才纳入了支持对象,新引进博士后、博士安家补助分别增加40万元、20万元。同时,对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5万元、1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在省上奖励基础上,再等额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省外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按其引才成本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对成功引荐高层次人才前往乐山创新创业的单位(组织),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对新引进的博士后、博士、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新引进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双一流”高校硕士,给予10万元安家补助。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连续3年最高发放1万元/月岗位激励。对新认定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获国省科技奖励、专利奖的项目,按获奖金额给予1:1的配套奖励;对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补助。

  广东

  深圳福田“五福礼包”全球揽才

  4月21日,深圳市福田区举行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现场发布《2025年新启程教育科技人才“五福礼包”》政策。围绕新“深圳人”、初创企业、成长企业、安才稳才、重新启程5个不同群体的需求,定制5个“福”礼包、27项专属政策,推出套餐化服务,让企业不再为琐事分心,让人才不再为手续奔波。其中,面向“初创企业”,针对初创企业产业空间、创业资金等刚需,推出“启航套餐”服务,包括对拔尖创业团队最高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创投资金“一笔钱”支持;推出“零租”孵化器和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一张桌”等。面向“在深优才”,针对在深优才人才补贴、住房改善等需求,推出“暖心套餐”服务,包括提供最高50万元“一项奖”技能人才补贴;面向新型产业人才提供2000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向符合条件的福田英才提供最高100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面向“重新启程企业”,针对创业受挫团队“再创业”“再出发”的需求,特别推出“重启套餐”服务,包括实施“一笔销”贷款代偿计划,给予不良贷款本金最高50%的风险补偿;提供“一保险”科创风险保障,向创新团队赔付最高200万元的科技研发费用损失和科技成果转化失败保险等。

  海南

  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

  近日,海南省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4+3+3”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2025-2027年)》,重点聚焦未来三年内海南自贸港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南繁种业、深海科技、航天科技三大未来产业,以及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领域的人才需求。《目录》通过人才紧缺指数(TSI)对岗位紧缺程度进行了量化描述,将紧缺程度划分为“一般紧缺”“比较紧缺”和“非常紧缺”三个等级,为人才招聘和求职提供了精准指引。例如,在旅游业中,三亚市的酒店经理岗位被标记为“非常紧缺”;在现代服务业中,海口市的活动策划岗被标记为“比较紧缺”。《目录》不仅涵盖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充分考虑了基层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从半导体工艺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等高端技术岗位,到农业技术员、质量检测员等基层实用岗位,再到教师、护士等社会服务岗位,《目录》均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规划。

  浙江

  义乌优化外籍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服务体系

  为破解外籍人才来义务创业渠道不通畅、商贸人才认定标准不适配、外国人生活服务“碎片化”等难题,浙江省义乌市实施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便利综合改革,做好外籍人才从“引进”“培育”到“留下”全过程支持体系。开辟创业园、育好国际苗,搭建人才成长梯。创新开展外籍人才“创业一件事”改革,在市场核心区域建设国际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构建涵盖硬件配套、政策申报、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的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外籍人才“拎包创业”。开发“跨境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将外籍人才纳入考核范围,培育更多本土“外籍主播”。与摩洛哥商学院等“一带一路”国家特色高校开展技能培训合作,吸引更多“丝路人才”前往义乌“买卖全球”。

  来源 :《留学生》杂志综合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