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出台《措施》支持和保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出台《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支持和保障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研究出台的20条具体措施服务人工智能产业,提出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多项引才育才政策,大力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更多人工智能领域博士后人才,创新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真招实策引才育才方面,《措施》提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考核方式直接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技人才,可直评特聘到二级专业技术岗位。《措施》提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新设立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给予15万元奖励。对新进入企业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给予10万元奖励,年龄放宽至40岁,并允许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职称。对全球排名前200高校博士毕业生,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并留(来)辽工作的给予30万元奖励。在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设置人工智能赛道,成绩突出人才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享受职称评聘支持政策。
浙江杭州余杭高层次人才购房最高可获20万元补贴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发布《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在落实市级A-D类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市级E类、区级E类及以上等次高层次人才购买余杭区新建商品住宅,给予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政策实施周期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含),购房人须在办理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后,并在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交房日期次月起12个月内申报补助,逾期不再受理。如项目延期交付的,须在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日期次月起12个月内申报,逾期不再受理。
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10亿元规模人才基金
近日,杭州高新区(滨江)举行2025滨江国际人才活动,当地发布“5050”人才基金2.0,将基金规模从原本的1亿元扩大至10亿元,运行模式从原本的股权直投调整为“自主直投+合作基金”双轮驱动模式。据悉,“5050”人才基金2.0的直投基金板块,首期规模2亿元,主打“自主管理,灵活机动”,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采用“股权+可转债”方式,匹配人才企业各个阶段的融资需求。同时,直投基金允许70%的容错率,鼓励首投、领投,基金会联动银行、担保、私募机构,构建“投贷保”生态链,让人才项目突围无后顾之忧。此外,“5050”人才基金2.0将开放“赛马机制”,公开遴选优秀普通合伙人(GP),设立合作基金,单基金规模最高2亿元,政府出资最高可达70%,合作基金存续期长达10年,鼓励“马拉松式”投资,与创业者共担风雨,共享成长,同时协同多元资本力量,贯通产业要素,嫁接生态资源,助力人才项目快速成长。
江苏扬州发布人才补贴政策
近日,扬州出台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人才补贴政策,针对应邀来扬州参加人才选聘活动或在扬州市赴外招聘会上达成就业意向后来扬州面试的大学生,扬州市给予每人一次性求职面试补贴1000元。针对符合条件参加就业见习的大学生,扬州市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80%。扬州市针对市区相关企业全职新引进40周岁以下博士(正高、特级技师或首席技师)、35周岁以下大专(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来扬州工作5年内、高层次人才来扬获批首个市级及以上人才工程资助5年内,在市区范围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补贴:大专/高级工,3万元;本科/技师,7万元;硕士/副高职称/高级技师,15万元;博士/正高职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30万元。
湖北武汉科研人员入企解难题最高获奖10万元
近日,武汉印发《武汉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大力支持各类人才在汉创办人工智能企业,每年遴选不超过50家初创企业,根据经营发展和技术创新情况,给予相应企业10万至100万元创业资助。武汉释放出强烈信号:即便初创AI企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只要人才团队具备创新潜力,便能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特别提出,每年组织1000名左右高校院所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在校研究生等深入在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在实践实战中培养锻炼人才,对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措施》还提出,在“武汉杯”“英雄杯”“武创源”等市级重点创新创业赛事中专设人工智能赛道,支持在汉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承接举办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学术会议和重大赛事活动,给予举办单位每场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
湖北襄阳发布新政助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近日,襄阳印发实施《襄阳市人才工作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襄阳市突破性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办法》。两大新政围绕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服务等环节,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其中,突破性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对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的企业,给予引才补助,每人每年最高可补120万元。对产业领军人才来襄转化落地的项目,采取财政资助和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支持,财政资助和股权投资最高分别可达1000万元、1亿元。
来源:《留学生》杂志综合科技日报、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