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朝阳区推出“朝15条”新政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紧扣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要求,发布《朝阳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简称“朝15条”),以“商务+科技”双轮驱动为战略支点,聚焦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3+X”数字经济领域,推出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支持政策,为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国际化、时尚化、全要素”的发展沃土。政策围绕青年人才安居、办公、融资、研发等关键环节形成支持闭环:提供3个月免费住房与最长3年的长租补助,全球前200高校STEM专业博士可享受免租金人才公寓;打造“企步+企飞”办公空间体系,提供注册地址、共享工位及办公梯度支持;构建“首贷贴息+融资奖励+研发补贴”组合拳,覆盖创业企业资金需求;专项配置算力券、模型券等资源,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场景落地;针对初创企业发展痛点,建立“白名单”服务机制,通过专项审批通道、合规指导及园区管家服务,实现“非必要不检查”的包容监管。同时,依托区域国际化资源优势,构建“海外引才-实习就业-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对引进海外顶尖高校博士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建设海外人才实习基地;为外籍人才协调长期多次往返签证,配套工作居住证、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

  上海

  海外人才来沪便利再升级

  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该政策是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将为海外人才在沪工作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保障。办法适用于具有本科(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或特殊才能,在上海合法工作或者创业的海外人才,可以申请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具体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留学人员;外国高端人才及其他外国专业人才;持中国护照、拥有国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且国内无户籍的留学人员;持中国护照、拥有国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且国内无户籍的其他专业人才;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专业人才及台湾地区专业人才。其证件识别码分别为l、f、c、m、h、a、t。此外,持有a类来华工作许可的外国人可根据个人意愿直接申领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家属可申领随员证。持证人可在上海市享受居留许可、工作许可、创办企业、行政机关聘用、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子女教育、安居保障、人才发展、资格评定考试和登记、通关便利、来沪定居、永久居留、金融服务、车驾证照办理、车牌额度、评选表彰和政务服务等多方面的待遇。

  新疆

  和田地区未来五年筹资10亿元打造高层次人才梯队

  7月2日,新疆和田地区在2025年新疆昆仑文化论坛上发布“于阗学者”“昆冈学子”人才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筹集10亿元资金,用于重点领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于阗学者”计划重点引进20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昆冈学子”计划则面向全国首批引进100名对和田文化及特色产业感兴趣、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计划通过人才引进与本地培训相结合,采取“共性+个性”支持策略,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完善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生活保障,并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此次专项服务包括全周期的全方位支持,涵盖食宿、交通费用全额报销。对全职博士、硕士及“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分别提供最高60万元购房补贴。

  湖北

  实施五大行动吸引青年人才来鄂留鄂发展

  近日,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才聚荆楚共建支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其中,在创新创业赋能方面,将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支持,设立10亿元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10亿元湖北省人才创新创业种子基金、10亿元湖北省实验室种子基金,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在技能强基培优方面,湖北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近年持续就业状况不佳相关专业学生按规定转专业或辅修其他专业。支持高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学分体系,积极引导在校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每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5万个以上,开发设立更多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岗位。在青年人才腾飞行动中,湖北计划面向全球每年全职引进800名优秀青年人才来鄂创新创业;每年支持不少于200名卓越工程师、200名青年拔尖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宜业宜才暖心行动方面,湖北面向来鄂求职创业的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推行7天—15天免费住宿和政策推介、岗位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不断增强青年人才服务供给,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环境。

  重庆

  最高年薪100万元 重庆南岸区向全球英才抛出“橄榄枝”

  近日,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召开2025年“江南菁英”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了《2025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清单》,该清单聚焦“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核心技术人才、40万元以上年薪”三大要素,涵盖9家重点企事业单位、47个高层次岗位、138名人才需求。并且,今年收录的岗位“含金量”满满,平均年薪达到34万元,年薪超过60万元的需求13个,占比约10%,最高年薪高达100万元,较去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还可享受最高10万元安家补贴、最长2年期租房补贴等政策。

  来源 :《留学生》杂志综合中新网、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