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出台24条措施加力支持创业投资

  天津市日前印发《天津市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强政府对创业投资的引导、优化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发挥国资创业投资基金支撑作用、支持创业投资赋能科技创新、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环境等六大项共24条举措,并逐条明确了每项措施的责任部门。《措施》明确,对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市或者区单独一级财政出资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市、区两级财政合计出资比例上限可提高至80%。对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允许财政出资部分在退出时以投资超额收益为限给予让利,并根据出资比例、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让利比例。《措施》提出建立推广一站式便利化服务机制,优化创业投资机构注册、变更等登记审批流程,推动5个工作日内完成基金登记前期研判;支持新引进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人才申领“海河英才”卡,享受相关服务等。

  福建

  三明出台“1+3+N”人才新政

  近日,福建三明出台“1+3+N”人才新政,发布麒麟英才“召集令”,诚邀青年人才来明成就梦想。此次新政从就业创业、人才认定、安居保障、落地福利等多个维度提供支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在就业扶持方面,全年提供1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举办360场线上线下招聘会,为有求职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推荐;在人才身份认定方面,三明市重点企业及市级“人才飞地”新引进人才进行人才认定时,取消医社保硬性要求;在创业金融支持方面,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毕业生(含技校)在三明市创业的可享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并按规定给予享受最高不超过3次贴息;在购房补助方面,新引进的D类、E类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一类人才,在三明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的,并承诺在明工作不少于10年,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购房补助。

  江苏

  南通海门发布重点产业和人才新政

  7月3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举行2025产才推介会,通过9个批次重点产业和人才新政发布,全景展示海门发展脉动和蓬勃朝气,打造招引产业项目落户、人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活动同步发布海门全新升级的“东洲英才”引进计划。针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给予项目支持,并提供200万元专家奖励、最高300万元购房补贴及三年每月1万元津贴,同时给予重大项目支持。国家级人才、名优企业创始人等六类紧缺人才可享“直通车”免评审,直接认定“东洲英才”,获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配套办公场所、贷款贴息及购房、岗位补贴。“东洲智荟”聚焦产业前景好的领军人才,实行即到即评,享受与免评审项目同等政策。“东洲英才”评审类主要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符合海门区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项目资助、购房补贴、岗位津贴及办公场所贷款贴息。“海智杯”创业大赛连续十年以赛引才,获奖项目落户即享专项资助及政策支持。海门还创新推出“种子计划”,重点支持技术优、潜力大的早期项目,给予30万元项目经费及人才基金最高500万元“拨投联动”支持,未来产业化可叠加“直通车”政策。所有“东洲英才”均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人才本人及配偶父母入住本地养老机构可享每月2000元补贴。

  江苏

  三大科创盛会在苏州启幕 共筑人才创新生态

  7月10日,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在苏州启幕。现场发布10个江苏区域中心成果转化重大案例,以及《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系统梳理15条支持政策,并发布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及十大提名成果。项目对接方面,举办“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创新创业系列赛事,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共涉45项需求,并给予54.12亿元的投入总额和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人才服务方面,苏州发布“百亿人才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李政道教育与科学基金会,并成立江苏省纳米新材料人才集聚区。本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围绕“三个聚焦”深化布局:聚焦“三百工程”(百万人才新增计划、百校千企联盟、百亿人才基金),发布全流程智能招聘、人才政策智能匹配、人才综合服务3个AI+服务平台,提升政策触达效率;聚焦“1030”产业领域,征集超2000个人才项目,涵盖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经300余家载体对接推动产才融合;聚焦特色活动,举办5项主题活动和5项专项活动,各县级市(区)围绕优势产业开展实地考察。

  四川

  绵阳科技城新区推九重福利引聚青年人才

  7月7日,绵阳科技城新区举办“双万引才聚智行动—青年人才日”主题活动。对10名科技城人才之星进行授牌奖励,并为加入科技城新区的青年人才量身定制“梦想助推器”,发布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大礼包”包括,为青年提供创业“启动燃料”,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在新区创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8个月以上,最高可获15000元创业补贴。叠加个人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如果创办了企业,最高还可以申请6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政府财政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在新区首次创业,自主租用经营场地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5年内高校毕业生,可申请1万元的一次性场租补贴。如果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免费场地,可给予最高30万元的经费支持,让正在创业的青年拥有办公室、实验室、工作室不再“压力山大”。

  来源 :《留学生》杂志综合科技日报、福建人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