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共育机器人专业职教人才

  8月11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同期活动——产教融合服务京津冀机器人协同发展活动上,“京津冀职业教育机器人专业人才共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三地近50家机器人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将成立机器人领域跨区域联合体,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到2027年,京津冀机器人领域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生态将全面形成。未来3年,京津冀三地将聚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运维应用等机器人重点技术和关键岗位,共同设计一套可通用的职教人才培养方案。三地校企还将整合产教资源,共建工业机器人智能运维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工业机器人绿色算力中心、机器人装调检测中心等共享智慧型实训基地,搭建机器人应用场景,协同开展智能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协作机器人等生产性实践项目,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福建厦门市出台实施“AI产业人才8条”

  近日,厦门市出台实施“AI产业人才8条”,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系统部署支持措施。其中,“双百计划”单设人工智能赛道,项目投入放宽到不低于50万元,企业注册即可申报。入选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创业扶持补助。同时,支持设置人工智能特聘岗位,企业可面向海外自主引才。对掌握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来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给予专项支持。在以赛引才方面,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等知名赛事获奖选手、团队来厦创新创业的,享受重点产业骨干人才10万元至15万元补助;推荐入驻“零租”孵化器,最长3年免租;提供算力、模型、资金等创新资源支持。此外,政策支持企业及高校院所的人工智能专家组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围绕核心算法、AI芯片、垂类大模型、智能体等开展协同攻关,优先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支持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选派人工智能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上海长三角协同引进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

  近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此次协同立法,三省一市按照“一审一表决”的方式同步审议、同步表决实施,将共同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份《决定》。《决定》规定,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支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省域中心建设,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长三角。《决定》明确,推动基础研究合作,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支持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开展产业目标导向明确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优化企业出题机制,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任务组织方式,加强创新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配置;《决定》明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提升区域内转移转化效率;促进各类开发区(园区)跨省域、跨园区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

  甘肃20条支持措施助力民企“筑巢引凤”

  近日,甘肃省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20条支持措施。20条支持措施中明确,将由省级财政“出钱”,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战略科技人才、“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对前3年每年实际支付年薪50万元及以上的,按照当年年薪的10%给予企业补助,每年每名人才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条支持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定期收集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和意向引才高校名单,分类制定引才方案,由党委政府牵头对接落实省外高校,开展“组团式”引才,帮助企业精准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措施还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促进校企人才合理流动方面,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到民营企业兼职创新,开展高层次人才园区挂职、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等,引导体制内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支持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十大行动”助力青年创业

  7月25日,长沙市雨花区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十大行动推介会举行,现场发布覆盖政策支持、全程服务和活力生态的“十大行动”。针对青年创业初期缺资金、缺场地、缺保障的痛点,雨花区亮出实招:从区产业基金安排3000万元,用于初创企业投融资支持,单次投资额最高可达100万元,解决“第一桶金”难题;重点建设8个特色化青年人才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创业空间,最长3年免租、水电物业全免,实现拎包即可创业;推出1000套人才公寓,为来雨花区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租赁支持,租赁示范性人才公寓最长免租6个月。此外,雨花区还同步构建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体系:依托长沙火车南站创业服务站创新推出青年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专业“青年人才创业服务团”,为企业注册、社保办理等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实现“进一门、办所有”;构建青年人才“董事荟”携手资深“导师团”的“多对一”创业指导体系,汇聚企业家与行业专家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实战辅导与关键资源对接;成立“青年人才学院”与“人才创新研究院”,集聚企业、高校、行业机构精英,开展创业定制培训,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科学建议和实践指导。

  来源 :《留学生》杂志综合厦门日报、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