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项举措助力2026届毕业生就业
已征集20万个优质岗位,募集高质量见习岗位12.8万个
扬子晚报讯(记者 杨甜子)9月25日,江苏省人社厅召开就业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多项促就业政策。据悉,江苏将推出五项举措,帮助2026届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已向全省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征集万余家单位20万个优质岗位,募集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12.8万个。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介绍,聚焦重点群体所急所需所盼,江苏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就业增量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职业指导、5个高质量就业岗位信息、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
针对困难群体就业,明确对登记失业人员建立“3日内办结登记、7日内主动联系、按月动态跟踪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常住地就业援助政策,允许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大龄、残疾、长期失业、低收入人口等劳动者在常住地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将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受外部冲击明显企业失业职工纳入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针对大龄劳动者就业,明确对有就业能力和求职意愿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可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求职登记,享受相应公共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李晓军介绍,进入新一轮毕业季,人社部门将针对性开展五项服务,帮助2026届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挖潜优质岗位。人社部门将挖潜开拓涵盖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经济消费新热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民生服务、劳动者城乡基层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优质岗位,对外发布一批合理匹配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和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的岗位清单。
——提优就业服务。开展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江苏站、省内巡回招聘,分层次、分特色、分行业“小而美”“专而精”举办特色招聘活动,提供政策咨询、供需对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全年不少于2000场次。
——实施靶向引才。赴东北、西北、西南等重点地区开展校园活动,扩大江苏引才“朋友圈”,加大长三角地区、中西部等重点引才区域人力资源协作。
——提升求职能力。组织人社局长、职业指导专家、企业HR经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职业技能培训讲师进校园,举办不少于200场就业指导主题活动。推出“就业第一课”职业指导主题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模拟招聘、求职实训营等活动。
——释放见习效应。联合9部门印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部门关于实施江苏省青年就业见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以见习推动人才招募、培养和留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吸纳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科创园区企业设立为就业见习单位,全年募集不少于10万个适合青年群体优质见习岗位,组织5万名青年到岗见习,加强见习期全过程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