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发布5项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广州日前发布五项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涵盖住宿、就业、创业、成长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在就业补助方面,博士研究生到广州就业,可享10万至20万元安家费,博士后出站到广州工作,市财政给予30万元安家费;高校毕业生到南沙区就业和落户,可按本科生1000元、硕士研究生2000元、博士研究生4000元,逐月领取生活补贴,累计可领取30个月。在推动人才来穗创业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广州创立企业,可享1万元一次性创业资助,每年6000元、累计3年的租金补贴,以及个人最高50万元额度、最长3年期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最高500万元额度、最长2年期担保贷款。“赢在广州”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给予最高10万元扶持资金;2年内在广州落地注册的,再给予最高20万元项目资助;入选广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补助。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来到广州市属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可享生活补贴36万元(流动站博士后叠加省资助后可享46万元)、一次性科研项目资助20万元;入选广州市“启航”“续航”“领航”计划的青年博士、优秀博士、科技菁英,分别可申请5万元、10万元、30万元科研项目资助。
上海静安国际会客厅启用
9月28日,静安国际会客厅暨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正式启用,为国际人才、境外人员、全球服务商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面向海内外人才,提供海外人才服务、国内人才服务以及人才特色服务,整合人才引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政策咨询、生活指南等核心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模式,让人才办事省心、安心。面向海内外企业,国际会客厅充分发挥静安“全球服务商”的优势,打造“新出海学院”实体化空间,为有出海需求的企业提供出海服务。面向外籍人员,国际会客厅依托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静安分平台,创新推行“1+5+24”服务机制,即一个平台统筹、五大警种支撑、24小时港澳智能签注服务。除三大核心服务以外,国际会客厅还提供包括旅行玩家服务包、外籍安居服务包、外籍游学服务包、海侨首站服务包、人才落地服务包、高技能人才服务包、企业出海服务包、投资创业服务包共八大“一次办”服务包,以及涉及金融、文旅、生活服务、商业消费、紧急求助等多方面服务。共涵盖138项基础服务事项、382项延伸服务事项。
甘肃科学技术进步条例12月1日起施行
近日,《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对外公布,并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次《条例》新增“基础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监督与罚则”三章,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其中,修订后的《条例》为科研人员送出政策“大礼包”,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服务等环节,构建了完善的人才保障体系,为甘肃科技创新汇聚智力支撑。要求用人单位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实际贡献等为导向的科学技术人才评价体系,摒弃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标尺”。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通过委托项目、合作研究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双向兼职、任职等方式引才育才,并鼓励社会力量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参与本省科技创新活动,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
海南“四方之才”汇聚计划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启动
海南省近日面向全球启动领军人才、团队人才及国际人才引进项目申报,重点支持种业、深海、航天、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最高提供3000万元团队资助。入选领军人才引进项目将给予每人10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给予1000万至3000万元资助经费(40%可直接奖励);入选国际人才引进项目给予每人20万至5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本次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20日。
浙江杭州国际人才大会开幕,首批6个创新单元发布
近日,2025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开幕。会上,杭州推出新一轮深化人才发展改革的政策。如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引育,将设立顶尖人才引进专项,此外增加授权认定名额,市级人才计划增加200名;在促进人才流动共享上,每年将遴选200名“钱江特聘专家”,重点支持“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队伍建设。首批6个“三位一体,两新融合”人才发展创新单元在大会上发布,包括西湖区“空天信息”创新单元、滨江区“具身智能”创新单元、萧山区“人工智能+医疗”创新单元、余杭区“人工智能+”创新单元、临平区“数字时尚”创新单元、钱塘区“生物医药”创新单元。杭州将在6个创新单元内加大创新资源集中供给、试点政策突破创新,探索两新融合深度融合的区域新路径。
湖北2025年“荆门英才”申报推荐工作启动
日前,2025年“荆门英才”申报推荐工作正式启动,计划新遴选支持80名左右优秀人才。“荆门英才”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文化艺术、企业经营管理3类,每类人才需分别满足对应领域条件,例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人才需在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参与、科研奖励获取等方面至少符合一项要求;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人才需为企业高管或主要投资人、创办人,并在创新能力、行业影响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同时,方案明确了特殊申报,海外新引进的发达国家QS排名前200院校博士,或国内知名高校博士且有国外连续2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者,不受业绩和总名额限制可直接申报;已入选湖北省“BR计划”“楚天英才计划”等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奖项人员,可直接申报入选且免予评审。
来源:《留学生》杂志综合中新网、浙江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