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最高支持1亿元 光谷“喊话”未来产业顶尖人才
11月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顶尖人才(团队)专项实施办法,面向全球“喊话”未来产业的顶尖人才。政策支持对象主要面向三类顶尖人才群体:以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重大科技奖励获得者,中外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面向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以国家级人才、知名企业研发负责人为代表的产业领军人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以知名高校院所学术专家为代表的未来技术带头人,主攻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方向。此次顶尖人才新政按照2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两档给予项目资助,对重大紧缺的项目可给予1亿元顶格支持,且可在项目落户当年预拨付不超过20%的启动资金,在支持落实力度上有了更大突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引进的顶尖人才项目如何落地?武汉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聚集的九峰山实验室周围,已规划建设了14平方公里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街区,打造“产城人”融合、宜居宜业的环境。
广东
出台16条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成制造业“新引擎”
近日,广东制定出台《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跃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方面,方案以“千模赋能百行”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优势行业,建设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推动建设工业领域数据集和知识语料库,并通过“算力券”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培育高价值工业智能体。在优化工业人工智能要素保障方面,依托省市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融资服务,建设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发挥产业人才专项政策效能,培育智慧工匠。
广东
深圳罗湖推出深港博士后联合培养计划 最高百万元支持助力
深圳罗湖区近期发布《罗湖区深港合作博士后科研机构及博士后支持申请指引》通知,通过专项经费、科研补贴、安家资助等多元举措,全面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生态环境。该政策聚焦博士后科研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为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最高百万元资金支持。在深港共建博士后科研机构支持方面,针对新兴产业领域,如经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区内实际经营的软信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与空天领域企事业单位,若2021年1月1日以后与全球排名前100名的港澳高校共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可获一次性1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一次性支持80万元;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一次性支持60万元。其他领域企事业单位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相应博士后机构,也可获一次性50万元、40万元、30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支持,但须满足至少有1名博士后在站科研超1年且中期考核合格等条件。对于深港联合培养博士后在站科研支持,备案后由香港高校招收并派驻到罗湖区工作的博士后,按每人每月1.5万元给予科研支持,最长期限6个月。
江苏
无锡出台锡剧保护传承条例 为剧种传承发展赋能
10月23日,江苏无锡召开《无锡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的制定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作为无锡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地方性法规,《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锡剧保护传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了系统的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条例》聚焦锡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青年人才培养,制定实施各领域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引进紧缺型专业人才;强化后备人才培育,支持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锡剧相关专业,完善兼职授课机制,建立委托培养制度;保障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履职,支持其设立传习所、工作室,并提供经费支持。为增强锡剧群众基础,《条例》规定每年6月7日为“锡剧日”。同时,《条例》提出,要加强与常州等锡剧流行区域的交流协作,推动锡剧保护传承区域合作,协同举办锡剧展演,协作开展锡剧剧目创排、锡剧人才培养等。
海南
昌江出台科技创新新政
近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近日正式印发《昌江黎族自治县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版)》,通过9大专项政策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扶持体系。《措施》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奖励30万元,再次通过认定的给予奖励1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入库奖励5万元,再次入库奖励1万元,形成持续创新激励机制。《措施》支持省级研发机构建设,对经认定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按省补资金给予1:1配套,最高可达100万元;年度考核优秀的按省奖励金额50%追加激励。同步加强县级创新载体建设,新认定县级科创平台给予10万元奖励,年度考评为优秀、良好的孵化载体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形成省县联动的平台支撑体系。《措施》明确对设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按省研发奖励资金的50%给予配套,最高50万元;对获得省级科技奖项的企业,按省级奖金50%追加奖励。针对省县联合专项科研项目,给予省县联合资金支持。
来源:《留学生》杂志综合湖北日报、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