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雪季,冰天雪地里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各地涌现出一系列“冰雪+”产品,见证着冰雪经济的欣欣向荣,成为冬季促消费的新亮点,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春节期间,东北三省交出了“滚烫”的文旅成绩单,一路上扬的数据背后,是“冷冰雪”撬动“热经济”的火热场景,如何加快发展冰雪经济成为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了来自哈尔滨、吉林、辽宁的海归文旅从业者和经济学者,一起来看他们的观点。

  “冰雪活动+特色民俗”

  赋能冰雪旅游新亮点

  飞马踏冰、冻梨摆盘、人造月亮、热气球升空……这个冬天,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各地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吸引游客来此玩冰嬉雪,同时也不断开发新玩法,吸引广西“砂糖橘”、四川“小熊猫”、云南“小菌主”热情北上,共享璀璨“冰雪之旅”。

  今年春节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旅游组专家、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孙琦认为,哈尔滨的火爆“出圈”与互联网风潮的助推固然密不可分,但哈尔滨冰雪文旅的厚积薄发和开拓创新才是成功要诀。为把握文旅消费复苏机遇和迎接冰雪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两级政府部门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调控、营销宣传等各个方面精心设计、超前筹划,高校科研人员有关冰雪文旅的研究成果也为政府部门优化规划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各行各业和当地民众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参与成功点燃了哈尔滨的冰雪热潮。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还开放了暖廊、食堂、图书馆、特色展览馆,吸引外地游客打卡,为丰富哈尔滨文旅场景和活动项目提供了助力。

  自去年入冬以来,吉林省重点冰雪旅游热度持续上扬,2024年春节假期,全省各大冰雪旅游景区表现更是十分抢眼。长春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表示,吉林拥有长白山等独一无二的冰雪旅游资源,有良好的旅游业和冰雪经济的基础底蕴,当前吉林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吉林省也积极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打造“长春冰雪新天地”等重点冰雪旅游项目,在文旅融合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尝试和创新,将冰雪旅游与地区文化、民俗文化充分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应。

  威速科技董事长、黑龙江省研学实践教育协会执行会长杨革立介绍,冰雪研学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今年在设计研学线路中穿插了红色基因传承研学基地和蓝色科技研学基地等,集兴趣性、教育性、安全性、公益性、实践性于一体,从旅游、时尚到文化,讲述了哈尔滨的冰雪历史,展现了当下繁荣的冰雪经济。

  “冰雪研学旅行已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新特色,可以将冰雪研学与基地营地特色相结合,通过开发具有基地营地特色的冰雪体验项目、各类文化活动等,吸引更多学生和游客参与。”杨革立表示,团队将通过加强与其他省、市研学协会的合作,形成冰雪经济发展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增长。

  春节假期辽宁文旅市场持续保持火热态势,共接待游客4086.6万人次,同比增长29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2.7亿元。辽宁省省级重点新型智库首席专家、沈阳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负责人、沈阳理工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何海英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发展,国家和地方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冰雪旅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冰雪旅游的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以及宣传推介的持续进行,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效应持续释放以及今年央视春晚沈阳分会场的牵引带动作用,将冰雪“冷资源”变身“热经济”并不断壮大。

  “大家出去旅游,不只是为了看看冰、看看雪,而是有的玩儿。东北的物价较低,而哈尔滨的旅游接待能力比较强,所以今年冰雪旅游爆火。”辽宁省欧美同学会理事、盘锦晨宇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奕蓉留德归国后从业旅游行业24年了,她对今年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大火感到措手不及但非常兴奋。一直以来,由于交通、气候、接待能力等因素,东三省的冬季旅游相对匮乏,而2023年冬季旅游爆火带动了东北的经济发展,闲置的景点被带动,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增加,东北的旅游资源也被“盘活”。“看见了东北旅游的美好未来,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将放在地接业务上。”她说。

  “地域特色+文化艺术”

  助力冰雪产业持续壮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对冰雪有着深厚的情缘。人们不仅喜欢赏雪、戏雪、用雪,还创造出冰嬉运动、冰雕技艺、冬季渔猎等冰雪文化。

  去年冬天以来,作为冰雪文化、冰雪经济名片的“冰城”哈尔滨因为花样的接待招数火出了圈,这也让大众对冰雪经济有了更多认识。热情好客又多彩浪漫的“尔滨”人不仅从沈阳借来了“金凤凰”,安排了千年非遗民俗“打铁花”,还请来了古老的鄂伦春族人和他们的驯鹿,深挖各族群众传统民俗文化特色亮点,以文化自信推动文旅发展。

  “冰雪文化艺术,是一种北方人在极寒环境中衍生出的欢乐情感表达。顶流‘尔滨’不是一天炼成的,助推中国冰雪艺术走向世界的路很长。冰雪艺术在哈尔滨爆火,起到了一个文化导向和穿针引线的作用。”作为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WICA世界冰雕联盟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冰雪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的张鑫,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之一。他说,哈尔滨开展国际冰雪文化交流的时间早、范围广、数量大、人员多,在全世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哈尔滨具有独特的欧陆风情,它用国际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底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体会到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进入了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在张鑫看来,为延长冰雪经济的产业链,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附加值,可以从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化、乡村养生等方面着手,通过政府的前期引导,特色文化旅游的打造,乡村民众的积极参与,从而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比如在黑龙江的典型地区率先开展一些冬季的冰雪文化活动,拉动当地的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运动产业链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辐射效应,逐渐引导其他地区加入进来,形成更多、更广的区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为推动冰雪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孙琦认为,首先要深挖冰雪文化的地域特色,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冰雪自然资源禀赋相结合。同时,不断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将文创、动漫、时尚、科技等元素与冰雪资源深度融合,从而增强冰雪产业的竞争力。其次,应构建和完善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在冰雪产业上游,扩大冰雪装备器材制造商规模,提高冰雪场所设计规划和建设服务水平以及IP服务的能力;在冰雪产业中游,开发更加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种类,增强冰雪观光、冰雪体育、冰雪度假、冰雪节事等多样化产品的投资和运营;在冰雪产业下游,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充分发挥以OTA、旅行社等为代表的分销渠道和以短视频平台、UGC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营销作用。

  随着冰雪旅游的持续升温,参加研学游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杨革立带领团队参与打造的黑龙江智慧研学云平台1月15日正式上线,通过全省研学活动多维度数据统计,为政府部门提供行业监测、数据分析、科学决策的依据。“文旅+教育”的研学数字化实时动态管理,为学校、学生及家长提供数字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保障,为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公示、市场引导、质量管控的数字化办公平台,达到“多方参与、协同增效”发展的局面。

  “多措并举+冰雪红利”

  探索冰雪经济新趋势

  吉林省将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列入“十四五”期间“三大万亿级”产业;辽宁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冰雪装备制造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黑龙江省明确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企业和知名品牌……东北三省大举强化冰雪经济布局,各地不断涌现的“冰雪+”新产品,让东北冰雪经济成为冬日消费市场新增长点。

  业内人士认为,冰雪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把“冷资源”转化成“热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在创新上持续发力。

  丁一兵认为,首先,要重点打造核心冰雪旅游区,加强核心旅游区之间的联系,打造核心冰雪旅游线路。其次,要大力加强文旅融合,将文化内容融入结合到冰雪旅游路线、冰雪旅游活动的内容之中。吉林具有非常丰富的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资源,可以考虑将其与传统冰雪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同时,要大力加强培育冰雪旅游及其上下游企业,吸引相关资本投入,延长冰雪经济价值链与产业链。

  何海英表示,辽宁在打造文旅特色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把握承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契机,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立足区位、文化、资源等特色优势,推出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活动和创意产品,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商贸市场活跃;依托辽宁地区资源,打造“嬉冰雪”“泡温泉”“逛早市”“吃鸡架”等特色旅游。此外,辽宁还加强了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共同打造冰雪旅游品牌和线路,进一步扩大了冰雪旅游的市场规模。

  近几年,各地通过发展冰雪产业,建设了一批冰雪小镇以及冰雪度假胜地,但由于气候原因,很多雪场一个雪季的运营时间仅有3至4个月。在闫奕蓉看来,可以尝试冬季滑雪、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露营,探索冰雪场地建设和季节转换新路径,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消费群体的运动休闲需要。此外,还可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活动和赛事IP,让冰雪运动的激情保持下去,成为全民健身新方式、社会活动新时尚,释放冰雪红利,让冰雪运动进一步火起来。

  来源:《留学生》杂志

  文: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