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安徽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安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导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匡光力是国内强磁场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参加工作40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发现和创新突破。

  稳态强磁场是物质科学研究需要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成为推动重大科学发现的“利器”。匡光力介绍,截至目前,合肥科学岛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已经运行超过50万个机时,为国内外170多家单位提供了实验条件,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健康、工程技术等领域开展了超过3000项课题的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首次发现外尔轨道导致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揭示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等。与此同时,研发装置衍生的成果和依托装置研究产生的多项成果,如组合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国家Ⅰ类抗癌创新靶向药物等,成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段时间,匡光力正和同事们一起加快筹建新一代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他们已经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匡光力介绍,该设施包括以55特斯拉混合磁体、36特斯拉超导磁体为代表的具有世界最高稳态磁场的系列磁体装置,设施还将依托微波、可见光等系列先进波源,建设一批强磁场下光——磁集成测量系统,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新型电子材料研发、高温超导机理研究与应用、生命过程本质探索、新药创制以及特种功能材料制备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瓶颈问题。

  自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后,匡光力就来到合肥科学岛从事科研工作,深耕托卡马克核聚变领域长达23年。200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批准在合肥科学岛上建设又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匡光力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

  匡光力说,“欧洲和美国在强磁场下的重大科学原创成果非常多,当时中国在强磁场领域,基本上还没有这些条件,国家发展有需要,就是广大留学人员干事创业的好机会。”

  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匡光力和项目组成员大多都参与过“人造太阳”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他们只用了8年时间,就研制出了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40特斯拉级的混合磁体。但那时,大家并没有满足于“世界第二”的成绩,而是立即制定了新的目标——产生更强的磁体。在此后近6年的攻关时间里,项目组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挫折,甚至3次冲击世界纪录都以失败告终,作为负责人的匡光力牵头成立了青年创新突击队和关键技术攻关小组,组织大家夜以继日地开展集体研讨,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近20年的勠力攻关,2022年,匡光力团队研制的稳态强磁场混合磁体,连续稳定地产生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是地球磁场的90多万倍,刷新了世界纪录。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本人也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匡光力说,“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充满信心,更想尽一份力。不管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还是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都是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国之重器,希望更多用户可以依托装置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来源: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