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

  赴韩国留学以及日后的出国短期学习,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情。在异国他乡,我体会过孤独带来的无助,感受过刻苦学习后前所未有的幸福,也体验过笑着却眼含泪光的喜悦……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都让我对祖国萌生出更浓厚的情感,成为培育我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源泉,也照亮了我的留学报国之路。

  我是留学生,来自中国

  2007年,我第一次踏出国门,以交换生身份赴韩国建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年,我的月工资不足3000元人民币,仅够支付住宿费。导师对研究室的学弟学妹说,“海英来自中国,她没钱啊,你们不要让她花钱!”房东大婶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端来一碗白米饭和些许泡菜,让我一定吃了别饿肚子,也会“奇奇怪怪”地问“你吃过苹果吗”?在异国他乡,有过这样的感动,也常会伤了自尊。

  那年我35岁,再次开始玩命学习。此前已经有7年的时间没碰过英语,突然要开始用英文写作业,我只能一遍又一遍读晦涩的英文教材和论文,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研究室的韩国师弟说,“写不完作业也不会怎么样,我们都没写完。”但我告诉自己,“不可以!我不能让韩国教授看扁中国学生!”难以想象,完成作业躺下睡觉那一刻竟然是幸福地想笑。书山有路勤为径,两个月后我惊喜发现我可以顺畅地阅读英文文献了。

  我用无数个苦读的夜晚,就为了告诉韩国老师和同学,“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刻苦!”后来,我的韩国教授经常会这样训斥韩国学生,“海英岁数最大,她能做到,你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在我结束所有课程向教授辞行时,计量地理学老师急了,“不行啊,还有最后一次课呢!”老师还特意为了我调整了授课时间。我用加倍刻苦学习,赢得了韩国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

  “每个笑容都是祖国给予的底气”

  2008年是我终生难忘的特殊年份——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奥运火炬传递到首尔,来自首尔和釜山的几万名中国留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身着红色T恤,挥舞着五星红旗,齐声高唱国歌……大街小巷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我们开怀大笑,笑中带泪。

  韩国同学无法理解,惊恐地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告诉她,“我们就是太开心了!”

  8月8日,我们出租房里的三个女生端坐在捡来的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当国歌奏响,我们不约而同站起,手挽着手,高唱国歌,眼中含泪。

  走出国门,我们真正理解了祖国的含义。中国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来处”,我们绽放的每个笑容,都是祖国给予的底气。

  厉害了,中国

  2019年春节前,我第一次去新加坡开会。凌晨乘坐地铁太紧张,总担心出错。边上有位小伙,典型南方人的样貌,看起来有些内敛。“请问你是华人吗?我想到丹啥站……”我问。他回答说:“我是马来西亚华人!”听到“华人”,我内心雀跃。他竟和我一样有些激动。他接着说,“下一站到对面站台换乘,我查查这个时间还有没有地铁!”还没等他查到就已经到站了,我们匆匆道别。站台长椅上坐着几位棕色肤色的人,我犹豫着怎么用蹩脚的英语提问。一抬头,看见对面站台上那位马来西亚华人小伙挥舞着双手,跳着,喊着,比划着,我全明白了:没有地铁了,可以乘出租车。内敛的马来西亚华人小伙,会不会平生第一次在地铁站台夸张地跳、喊、比划呢?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在世界某个角落相遇,那一刻我们因为相同的来处而激动、兴奋,也感到无比温暖。

  等来出租车,司机和我有一样的肤色,我瞬间认定是自己人!师傅说闽南方言,不是很好懂。他努力表达,我努力倾听。他的父母来自福建,他是在新加坡出生的华人。“现在中国厉害啊,嫦娥四号开始探测月球了。”师傅有些激动,怕我听不懂,开始用两只手比划,车在路上蛇形慢行。我理解师傅此刻激动的心情,“探月梦”托举起“中国梦”,中国的飞速发展是生活在世界各地华人的共同心愿。

  感恩,不忘报国初心

  那段留学时光成就了一个有顽强毅力、乐观向上的大学老师。2012年2月,我以全A+成绩从韩国建国大学地理系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重新返回淮阴师范学院任教。

  得益于留学期间的知识累积,2013年我研究的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我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内容,从研究外资与中国区域发展到“一带一路”中国对外投资,再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发展之路,努力用所学建言献策。我经常用自己的科研经历激励同学们,“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会让你慢慢爱上科研,收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功!”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多次在学校和学院新生开学和毕业典礼上代表教师发言,讲述自己留学期间的故事。如今,我虽然已经50多岁了,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充满热情地投入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成为人文地理学科和地理教育方向带头人,并多次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考研辅导教师”及首届淮阴师范学院高尚师德奖教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国家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作为留学归国人员,我们还可以发挥哪些优长?如何发挥这些优长?今年5月开始,我和欧美同学会学长组成团队研究“留学归国高端人才统战工作路径创新”等课题。我们边思考边实践,尝试在海归人才招引、外资招商等方面做些努力。我们相信,只要心怀信仰,不忘报国初心,一定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徐海英,淮安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