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明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沈阳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孙东明带领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半导体芯片散热难题,成功突破控温芯片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

  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孙东明聚焦“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主题,积极调研走访,提交了近30份质量高、可行性强的建议,多次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并被采纳。

  孙东明认为,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机制,包括创新模式、敏锐的产业感知能力等。如何让民营企业特别是具有科技创新水平非常强的民营企业,能够让它们更好地参与进来,这将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过去一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等主题,孙东明到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他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达到了项目要求,但在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时存在一些技术之外的门槛。沈阳一家科技企业技术部部长刘洋坦言,企业此前因为产值太小,申报的过程并不顺利。

  通过走访和调研,孙东明对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准入机制等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我们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也包括政府通过遴选的方式对一些涉及“卡脖子”关键领域的创业转化提供专项支持,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全国两会,孙东明将带来关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准入机制、资金支持方式、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确保科研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国家负责,让国家的科技资金使用得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安全,真真切切地能够促进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孙东明说。

  来源:《留学生》杂志综编沈阳欧美同学会、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