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立足长远的耐心资本。”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部分海归学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围绕民生关切、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问题,海归代表委员们四处走访,足迹遍布高校、企业和科研一线。今年,海归代表委员关注了哪些话题,发出了哪些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这无疑是非常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欧美同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今年两会的主要关注点还是在创投市场。他建议要培育立足长远的耐心资本,考虑针对相关投资基金设置“累退税”——投资时间越长,税率越低,以此鼓励坚持长期主义、深耕价值投资,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外,“耐心”应当体现在投资的周期比较长,伴随企业发展壮大。我国目前很多风险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比较短,就只能去投那些商业模式比较清晰、技术比较成熟的企业。因此,田轩建议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环境,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它们较少受到短期消息或情绪波动的影响,会更多去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底层资产的质量,响应中央要求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青年人才作为国家战略力量,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激发创新活力的生力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认为,推动北京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可以从发挥优势、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三方面培育城市活力,保障青年人才“留下来”“发展好”。构建青年集聚的“强磁场”,政策创新是青年“有发展”的基础。吴晨提出,北京要发挥优势,以制度创新提升“软”环境。要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的灵活度和适配性。要营造“容错”环境,为初创企业创造成长动力。还要塑造多元开放、国际化的首都人文精神,持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各类国际交往场所软硬件配套建设。同时,北京还要坚定不移坚持国际交流,扩大、加强与欧洲、亚洲国家的交流互动。支持创新主体“引进来”与“走出去”,鼓励创新企业的海外布局;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包括知识产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支持。对于国内外高新技术行业会议交流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集中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类海外科技园区,精准提供语言支持、资质申请审批、国内外政策解读等服务,推动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亟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黄震表示,“我通过调研发现,在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的传统模式影响下,目前高校院所仍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现象,应用研究不重视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人才评价上以‘高水平论文’为标准,聚焦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工程开发仍处于弱势地位。”黄震说。他认为,构建分类人才评价机制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基础研究成果,建议以高水平论文发表等为评价标准,将应用研究评价由以论文为导向转向以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导向,将科研人员创业企业、资本融入、吸纳就业、技术转让、税收缴纳、产值贡献等显性社会贡献纳入人才评价体系。同时,优化科研人员创业活动的人才流动机制,切实打开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流动的“旋转门”,落实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制度。

如何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校欧美同学会会长王长平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探索与追求的志业。从16岁开始深度接触数学到成为该领域的顶尖学者,王长平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让那些具有潜力的‘好苗子’被埋没,而要用优秀的教育资源来培养他们。”王长平呼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此前,王长平与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联名提交了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提案。“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相当于为未来的发展种下‘种子’,是塑造国家科技战略人才队伍的基础工程。”王长平表示。

“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市场前景广阔。”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袁京连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尚无一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门立法,立法滞后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需求。此外,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现状的人工智能总体发展规划,难以系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持续良性发展。2023年,我国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了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标注等要求。但该办法仅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全面涵盖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问题和应用场景。对此,袁京连建议,根据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发展现状,适时制定《人工智能法》,厘清人工智能边界,对该领域涉及的法律问题作出全面规定。“通过立法,一方面保护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另一方面以法律约束规范其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在法律框架下合理使用。”袁京连说。
人工智能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方守恩提出,要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可以缩短学生学习年限,支持青年人才在30岁到40岁黄金期产出成果。方守恩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对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他提出要完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统筹人工智能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建议教育部门委托相关高校和领军企业成立人工智能教学指导委员会,就人工智能本体、场景应用、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面向基础研究层、技术层、应用层等不同人才需求,指导完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