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遵义这片红色热土,才存放得下他的心灵与真爱——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到祖国,用十年光阴书写科研报国的赤子之心。他以实验室为战场,以讲台为舞台,在药物化学的星辰大海中劈波斩浪。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遵义医科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教研室主任韩文勇,一位用创新和奉献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追梦人。

  攻克制药科研难题

  耐药性、合成工艺复杂……攻克这些全球药物研发“卡脖子”难题,是韩文勇科研征途上的冲锋号。他带领团队开发新试剂和新策略,在“药物氟修饰”领域开辟新径:α-重氮三氟乙基锍盐的诞生,让抗肝癌药物研发迎来曙光,“骨架复原”策略以高步骤经济性和原子经济性合成氨来占诺等药物关键分子,为全球药企降本增效提供了中国方案。发表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论文23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些成果和荣誉背后,是韩文勇夜以继日的坚守,更是科研工作者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铿锵回答。

  “曾有一项药物合成实验,一个棘手的副反应问题历经上百次实验都未解决,一卡就是两年多。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刻,实验室里欢呼声瞬间响起,这是我最难忘的场景。”韩文勇和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当Synfacts、化学深耕堂、CBG资讯、X-MOL等知名学术平台将他的成果列为焦点,当“贵州省有机氟化学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牌匾高悬实验室,韩文勇始终清醒:“科研没有终点,只有下一个高峰。”

  点燃青春之火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八个字,深深刻在韩文勇的教学基因里。他重构课程体系,打通“理论-实践-创新”链条;他打破传统课堂,用前沿科技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实验室里,他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竞赛场上,他指导学生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发表13篇本科生参与研究的SCI论文、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20篇、指导学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指导的7名硕士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顶尖学府……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倡导的“科教融合”理念的最好注脚。

  “韩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科学家的担当。”学生的评价,道出了这位优秀教师的初心。从课堂到实验室,从贵州到全国,他播撒的种子,逐渐在医药领域崭露头角,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铸就团队之魂

  2014年,韩文勇在遵义组建了贵州首个有机氟化学团队。在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和生源质量都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以长征精神淬炼团队品格,以“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感召团队成员和学生,激发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十年磨一剑,这支队伍从零起步,最终获批“贵州省有机氟化学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还被授予“韩文勇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他推动遵义医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还以“制药工程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为贵州医药产业输送高端人才。荣誉墙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熠熠生辉,见证着他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绩。

  韩文勇用十年光阴诠释了何为“扎根”。他说:“我早已将遵义视为自己的故乡,将继续扎根教学科研一线,与学生携手探索药物化学的奥秘,以满腔热忱为贵州人才培养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倾尽全力,助力贵州医药领域不断向前迈进。”未来,他将继续以氟为笔、以化学为墨,在黔中大地的画卷上,书写下一个十年的科研传奇。

  来源:贵州省欧美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