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有一间独特的办公室,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智慧火花会议室”,这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高福的办公室。

  会议室的陈设别具一格,门后是高福参加过的所有中外论坛、活动的参会证,足足有一人多高,厚厚地、一层一层地堆叠着。办公室内的茶桌后面则摆满了高福留学时和回国后所获的各类奖杯、证书以及保存的珍贵照片。在高福与学生头脑风暴的会议讨论区,硕大的病毒模型格外抢眼,墙壁上则挂满了他在全球各类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封面论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智慧火花会议室”没有天花板,“关键技术可能被卡脖子,但科研人员不能‘压脑子’,这里没有天花板,希望我的学生、中国科研人员在科研事业上同样没有天花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持续突破、取得佳绩。”高福解释说。

  祖国的需要就是回国的理由

  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换届大会上,现年63岁的高福再次当选为会长。高福表示,“希望各位留英学长成为中英友好交流的民间使者,以平视的姿态面对世界。”

  从牛津大学的讲台到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实验室,他始终奔走在病毒与人类免疫的微观战场,用自己的所学书写留学人员的家国担当。

  时间的指针向前拨动,20世纪90年代,从山西县城走出来的青年学者高福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进入牛津大学并于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又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继续深造,最终回到牛津大学任教。

  2004年,非典疫情过后,高福意识到,我国对于部分流行性疾病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整体应对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牛津大学丰厚待遇的挽留,他选择回到祖国。回国后,他主持的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获得“国家973计划”支持,为后来应对各类传染性疾病奠定了科学基础。回国后,他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开创性研究论文,多篇文章被选为期刊封面。其中,关于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相关研究为广谱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在牛津平台虽好,但祖国的需要就是回来的理由,报国才是科学家最大的舞台。”谈及归国决定,他如此解释。

高福在培侨中学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留学经历

  首次分离新冠病毒

  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回国后,高福致力于病毒和突发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以多年来留学所学,为建设我国疫情防控的城墙堡垒添砖加瓦。

  2008年,高福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年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被任命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与病毒打交道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左手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右手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福用自己的研究,在病毒与人民健康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高福临危受命担任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队前方工作组副组长。在塞拉利昂的60个日夜,他带领团队累计监测血液样本1635份,收治留观病例274例,用掉7支笔记录下中国首次大规模公共卫生援外行动。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他率领团队成功分离了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并解析基因组序列,这些关键数据第一时间向全球共享。在他主持下,中国疾控中心迅速建立检测技术体系,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领航留英分会

  架起中英交流之桥

  2020年1月,高福当选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留英分会成为中英交流的独特桥梁。5年间,他带领留英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留英学长打卡博物馆藏系列活动,召开13场新会员入会仪式,先后举行数十场学术活动,覆盖科学、教育、文化多领域。2022年9月,在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欧美同学会举办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论坛上高福表示,回顾半个世纪来22万中国留英学长的报国足迹,留英分会高举留学报国的伟大旗帜,以深厚的家国情怀积极推动中英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践行“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三个职能作用,将爱国精神转化为促进中英两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累累硕果。

高福参与科普活动,向小朋友赠送科普书籍。

  “民间外交在中西方关系面临挑战时意义重大。”高福如是说。他组织英国商会恳谈会、产业园考察等活动,推动中英科技产业合作,还计划为广大留英学长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支持服务,为海归学者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面对汹涌而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成为留学人员赓续爱国情怀,弘扬报国传统,奋力创新创造,深化资源优势的重要平台载体。欧美同学会积极与人工智能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在学术资源共享、重大课题协同、项目孵化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高福带领留英分会从AI+生物医药技术切入,前往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奉贤·生物科技)调研,探索全新合作机制和留学报国新路径。

  高福说,“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病毒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最近一次留英学子座谈会上,高福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庞,仿佛看到当年那个背着行囊远赴英伦的山西青年。他温和而坚定地说,跨越国界的知识追寻,最终指向的永远是归乡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