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香,到古运河畔的茶烟袅袅,一位青年将法兰西的浪漫沉淀为江南的实干。他以笔为舟,穿越中西文化长河,用《巴黎地下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又以资本为桨,助力智能制造崛起,默默推动三十亿基金流向科技创新的浪潮。
十六载笔墨耕耘,十五年深耕创投,他既是文化走出去的使者,也是硬科技背后的投资人,他就是常州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常州市政协委员、力中投资创始人姚中彬。自留学归国以来,他始终以跨文化的视野与报国的热忱,书写着新时代的赤子情深。

酝抗压韧劲 酿中国投资市场的醇香
2008年夏天,姚中彬结束了在法国六年的留学生活,怀揣硕士学位证书,豪情满怀地回到了家乡常州。时至今日,每次回顾那段留学法国的岁月,他总是感慨万千。
遥望当年,从未走出过国门、在古运河畔长大的姚中彬初入法国时,只随身携带了简单的行李,一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语言交流障碍,“如何在法国生活下去?如何完成学业?如何融入这个陌生的国度……”每一个问题都是姚中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或许,正是那六年留学生活的磨炼,才让他成长为一名拥有极强抗压能力的创业型选手。自姚中彬第一次纵身跃入经济浪潮的那天起,他已经在创投行业深耕了十五个年头。
众所周知,无论是项目调研、还是募资融资,投资人的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在一天之中,姚中彬经常穿梭于三四个城市。在做了近十年职业经理人后,2019年,姚中彬开始自主创业,创办了力中投资,并获得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管理人资质。彼时,全球“贸易战”正酣,制造业中许多核心零部件和装备迫切需要实现进口替代,力中投资以“助力中国智造”为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相继获得了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科教城、常州经开区、山东济南历下区等市场化国资母基金的投资,以及一批产业资本的加持。截至目前,公司资金管理规模已突破30亿元人民币。
当科技扶持政策的春风尚未吹拂时,力中投资已在机器人、工业母机等前沿领域提前布局,撒下希望的种子,投资了人形机器人空心杯电机企业鼎智科技(873593)、合成生物学企业创健医疗、脑机接口企业博睿康科技和着色纤维企业新战江纤维(874222)等科创企业。
2024年1月,力中投资投资的两家企业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选的十大“专精特新绝活”企业殊荣。
近年来,随着企业上市门槛提高,创投行业迎来洗牌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姚中彬经常在公司例会中引用的诗句。在一级市场诸多同行机构观望甚至停下投资脚步时,姚中彬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前行不止。截至2025年8月,该公司投资的6家企业IPO分别被科创板、北交所及新三板受理,并为常州经济开发区引入了森泰英格、奇测科技、伺服动态等3家优质企业落户。
家乡母亲河与巴黎地下铁
“许多年过去了。记忆里的那条河,或是干涸了,如记忆;或是坍塌了,如老宅;或是荒弃了,如青春。抑或永远消失了,如村庄……”这些充满了深深怅惘之情的文字摘自于姚中彬的最新散文集《临河呓语》。除了投资人和创业者,姚中彬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他的笔触充满了对母亲河的感恩和对祖国未来的希冀。
2009年,姚中彬的长篇小说《巴黎地下铁》出版。《巴黎地下铁》的诞生源于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对留学生群体和当地华人社群生活的反思和精神探索。该小说出版发行后,备受中法文化界关注。法国法语联盟邀请姚中彬在北京、上海、中国香港等十三个城市或地区举行了十四场文化讲座,分享其留学经历和创作过程。法国友丰出版社和荷兰Communicatiereeks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巴黎地下铁》的双语对照版。2017年初,在荷兰语版本的《巴黎地下铁》出版之际,姚中彬受邀赴阿姆斯特丹国立图书馆、阿姆斯特芬图书馆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地进行巡回讲座,再次与诸多欧洲读者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巴黎地下铁》还先后获得了第一届、第三届国家版权输出奖励和首届江西省版权输出奖励。
姚中彬的第二部留学题材小说《左岸右盼》获得了第四届榕树下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同时,还入围了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终审名单;而他最新出版的散文集《临河呓语》也先后入围“2021—2024江苏优秀生态文学推荐读本”及第二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散文奖终审名单。
姚中彬以其富含乡愁与希冀的笔触,在《巴黎地下铁》等作品中勾勒出跨越国界的文化思考,他的创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作为交流使者对中外文化差异、融合的思考。
左岸咖啡 右手茗茶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留学归国人员的寄语。在经历数次欧洲读者交流活动后,他深刻地体会到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明确了作为留学人员,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使命作用。
欧洲读者对姚中彬作品中的华人社会很感兴趣,更对中国这一东方大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提问不仅围绕文学创作本身,更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有广泛的关注。
在作品讲座和文化交流中,姚中彬从未回避国外读者的提问,他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后数十年间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早已引领全球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迭代,城市建设和乡村文旅日新月异,值得全世界人民亲自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他的语言诙谐幽默,每场分享会的氛围都轻松愉悦。会后,他如释重负,更能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的庄重责任感与使命感。
姚中彬以文化为媒介,在架起中外交流桥梁的践行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鉴于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他被评为第三届“江苏友好青年使者”。2024年底,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来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语频道还对姚中彬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2年,姚中彬当选为第十三届常州市政协委员。政协是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也是委员发光发热的大舞台。提案工作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作为政协委员,姚中彬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他的提案和社情民意调研报告多次获得嘉奖。
姚中彬还担任着常州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他立足组织平台,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现状,带领常州市欧美同学会举办了多次行业论坛和文化沙龙活动,并与无锡、南京等地欧美同学会共建交流,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牵线搭桥。此外,因其在创投业中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他曾多次获邀担任各类双创和人才项目评审专家,为项目严把质量关。
作为一名“斜杠青年”,姚中彬穿梭于不同领域、拥有各异的身份领域。他致力于科技、文化、国际教育与留学人员服务工作。他不仅搭建起中外文化互通的桥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等高精尖领域的创新实践,身体力行地将留学人员的国际视野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在他看来,诸多身份,是信任,是责任,更是使命的叠加。姚中彬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赤子之心、开拓之志践行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在科技创新一线献计出力,在文化出海的浪潮中扬帆领航,在常州这片热土,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倾注留学人员的智慧与热情。(作者为常州市欧美同学会会员、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