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科教大省,拥有高校132所,归国留学人员近30万。近年来,湖北欧美同学会紧紧围绕留学报国,不断寻找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路径,创新打造了地方和企业报送需求“点单”、湖北欧美同学会“派单”、留学人员“接单”的服务地方发展供需对接机制,让海归留学报国有舞台、服务中心大局有实效,切实汇聚起留学报国的磅礴力量。

  一、顶层设计机制,上下一体贯通

  湖北欧美同学会着眼将海归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胜势,同时助力海归科技成果转化,精心打造了供需对接机制。一是湖北省委高度重视。湖北省委对留学人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继承和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新的贡献。二是省级统筹推进。2023年3月,全省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服务地方发展供需对接机制启动仪式在宜昌举行,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出席并宣布对接机制启动。2024年7月,在荆门召开全省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服务地方发展供需对接推进会,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出席并讲话。三是制定专项文件。以省委统战部名义印发《全省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服务地方发展供需对接机制(试行)》,明确了对接细节、服务方式和保障措施,引导留学人员更好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二、合力搭建平台,强化协调联动

  由省委统战部统筹协调,湖北欧美同学会具体负责,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共同参与,以海归专家为主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一是调动地方参与积极性。梳理湖北欧美同学会的优势潜能,向地方充分展示留学人员群体在专业技术、人脉资源、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地方政府各部门积极参与。二是增强人才推荐层次性。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积极沟通,讲明服务地方发展供需对接机制的优点和灵活性,在鄂高校纷纷推荐海归专家。省欧美同学会严格标准和条件进行筛选,分门别类地建成了1000人规模的海归专家库。三是激发海归专家主动性。对纳入人才库的专家,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个性特征、行事风格等举办10余场专题辅导培训,就如何有效发挥优势、与地方进行深度沟通、进行市场化合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辅导,保证专家下得去、做得实、起作用。

2024年4月10日至11日,供需对接荆门行(第二场)活动中,海归学长指导企业研发生产电容器产品。

  三、突出精准匹配,聚焦双向奔赴

  湖北欧美同学会积极发挥科技“红娘”作用,帮助地方、企业与海归牵线搭桥。一是地方结合实际点单。两年来,全省17个市州提出需求300多项,涉及智能制造、产线改造、技术革新、企业管理、农业种植养殖、市场拓展等多方面。二是主动靠前联系核单。地方提供需求后,湖北欧美同学会安排专人进行一一复核,确保地方所提需求真实有效,确保后续对接的时效性。三是海归及时接单。在对地方需求进行复核后,发动海归专家结合自身优势自主接单。对暂无专家主动接单的需求,由湖北欧美同学会一对一进行精准匹配。如果一个需求有多位专家接单,选择最合适的专家参加线下供需对接活动,既提高对接效率,又节省专家精力和时间。

2023年7月13日至14日,供需对接咸宁行(农业专场)活动中,湖北欧美同学会专职副会长刘来(左二)带领海归学长,指导企业改进水果栽培技术。

  四、成效惠及多方,路径持续深化

  通过供需对接机制,专家与地方精准匹配,并开展成果转让、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共建实验室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确保地方需求真正得到满足,专家优势切实得到发挥,成效惠及多方。一是专场活动常态化。两年多来,探索出了收集需求、定向复核、专家匹配、行前培训、组织对接、跟踪服务等务实管用的供需对接路径和模式,开展现场对接活动18场,400余名海归专家参加,并实施了线上常态化对接。二是合作成果项目化。坚持效果导向,共计对接企业278家,达成项目合作182个。如留德学长、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何璟与孝感市的有关企业签订300万元的项目合作协议;留美学长、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副教授李琳玲与咸宁有关企业达成100万元的项目合作。三是实际成效市场化。通过深度合作对接为企业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并从中发现了121名优秀留学人才。同时部分海归专家按照市场化方式从中获得合规合法的经济报酬,供需对接实现了多赢。

  来源:湖北欧美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