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29种本科新专业。面对这些新增专业,对于准留学生而言,这一动态不仅是指向未来就业市场的风向标,更是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契机。

  如何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交汇点出发,选择真正具有前沿性的学科?如何在留学期间将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为学业与职业规划筑牢根基呢?

  1 洞察前沿学科趋势

  教育部2025年新增的29个本科专业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未来人才需求的窗口,这些专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数字智能领域:如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块链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反映了数字化转型的全球浪潮。麦肯锡研究显示,到2025年,全球数字转型市场将达到3.4万亿美元规模,相关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交叉学科领域: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单一专业技能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跨学科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今年新增的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可持续能源工程等交叉学科,体现了学科边界模糊化的全球教育趋势。比如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若能掌握Python编程、工业大数据分析等跨界技能,就有机会转型为智能制造工程师,极大地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国外诸多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与校企合作项目。哈佛大学等顶尖学府已纷纷设立跨学科学院。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与西门子、博世等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智能制造相关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考取如Siemens PLM认证、工业4.0工程师认证等行业认可度高的证书,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慕尼黑工业大学

  绿色经济领域:碳储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等专业的设立,呼应了全球碳中和承诺带来的产业变革。在我国,一系列“双碳”政策的出台促使能源、工业、建筑等多个行业加速绿色转型。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未来10年,我国在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碳管理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将高达数百万。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清洁能源领域将创造1400万个新工作岗位。

  2 把握技术创新浪潮

  优选政策导向型学科

  教育部新增专业中,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学科深度响应国家发展需求。准留学生可以关注这些领域,因为它们代表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例如,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呼应双碳目标,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选择这类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的专业,不仅能在留学期间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回国后也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

  同时,选择留学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而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框架,分析目标留学国家在该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和产业基础。例如,选择新能源专业的学生可优先考虑光伏技术领先德国、风电占比超50%的丹麦。

  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教育等交叉学科面向科技发展前沿,标志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重大进展。比如智能分子工程结合分子科学与智能技术,有望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升级;时空信息工程则服务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场景。准留学生选择这类专业,能够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布局职业发展新坐标

  在选择专业时,深入研究行业需求是重中之重。以德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例,自2011年德国提出“工业 4.0”战略,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迈向智能制造后,传统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劳工市场研究显示,未来5年,工业数据分析师、自动化工程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师等岗位需求将增长30%以上,而传统机械设计岗位的增长可能停滞甚至下降。这清晰地表明,产业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专业方向的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体育、医疗等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25年新增的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药物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如国际邮轮管理专业适配文旅消费升级趋势,培养兼具航海知识与旅游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营销与电商管理、医疗科技与生物工程、网络安全等学科更匹配全球人才市场需求。根据Statista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电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4万亿美元,数字营销专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医疗科技产业迎来爆发期,生物工程师年薪可达6.5万—10万美元。准留学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4 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热点,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兼具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理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准留学生可以关注人工智能相关的交叉专业,因为它们代表着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要关注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侧重点。比如,麻省理工的机器人专业侧重工业应用,而卡内基梅隆则更关注服务机器人,选择前需深入研究课程设置和教授研究方向。

  尽管就业前景和行业趋势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准留学生们切不可忽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专业满怀热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更易取得优异成绩。

  选择前沿学科的本质,是选择持续学习的能力而非静态的知识;规划职业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适应变化的心态而非固定的路径。教育部新增专业揭示的未来图景提醒我们:成功的留学规划,在于将个人天赋与全球趋势创造性结合,在专业深度与跨界视野间保持平衡,最终实现从“追赶趋势”到“塑造趋势”的跨越。

  来源 :《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