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春迎冬往,转眼间又是一年。回望2024,欧美同学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锚定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的职能定位,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刊特推出年终综述报道,与广大留学人员共同回顾2024,迎接崭新的2025。
年终系列报道五
民间外交架起国之相亲的通衢大道
马思遥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在2000年前的《左传·隐公六年》中,就道出了中国从古至今与周边国家相处、交往的态度。民间外交,是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穿梭于国家交往的细微之处,遍布于国与国合作之间的细枝末节,构建起和平与友谊的坚固基石。民间外交以人民为链接与纽带,让来自不同文化、信仰、种族、年龄的心得以交汇,编织起壮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蓝图。它是国家总体外交的补充,是增进相互理解、消除误解的桥梁,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全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经济合作、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犹如涓涓细流汇入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磅礴之海。欧美同学会作为民间外交的生力军,恰似汇入汪洋之中的一股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江河,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国之相亲注入无限生机和澎湃动力。
民间外交围绕中华传统绘出最大同心圆
民间外交的底气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底,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春节已经从传统的中国佳节逐渐演变成世界范围内的“大联欢”,成为促进民间外交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了民间外交的发展。
在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举办新春联谊会是欧美同学会的重要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近40年历史,成为欧美同学会举办的重要民间交流品牌活动。

2024年2月1日,正值中国龙年春节到来之际,欧美同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春联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以及来自3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外交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代表,欧美同学会总会副会长,各国别分会、地方组织、团体会员、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及秘书长,部分留学人员代表等400余位中外嘉宾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丁仲礼在致辞中表示,欧美同学会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留学人员团体。成立110年来,始终高举留学报国旗帜,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广大留学人员的团结之家、奋斗之家、温暖之家。2023年10月,欧美同学会喜迎110周年华诞,国家主席习近平专致贺信,高度评价了欧美同学会的历史贡献,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秉持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的光荣传统,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欧美同学会秘书长李民在主持时表示,2024年新春联谊会是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后举行的首次新春联谊活动。对广大留学人员来说,春节的意义更加特别,它既是全家团聚的幸福时刻,也是相约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彼此传递祝福的欢乐时光,希望新春联谊会为中外嘉宾架起友谊之桥、信任之桥、发展之桥。
民间外交筑起文明交流互鉴的连心桥
民间外交中,文化之间的彼此尊重、相通相融是关键手段。文化已成为民间外交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为民间外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领域的民间外交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组成部分。

法国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2日至14日,由欧美同学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多维尔市举办。2024年是中法建交的60周年,作为两大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中法两国长期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法文化论坛加速“双向奔赴”。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以“文明传承与创新:甲子同行 合作发展”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市长圆桌对话、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法国多维尔市长奥吉耶等中法各界嘉宾约200人出席论坛开幕式。
丁仲礼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动荡加剧,人类文明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冲突还是合作?战争还是和平?排斥对抗还是互利共赢?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回答的“世界之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是中法文化论坛对这一“世界之问”的鲜明回答。
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促进了中法两国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鉴,加强了两国之间人民的理解与友谊,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了表率。
民间外交需要铺就民心相通的齐心路
民间外交需要民心相通的坚实支撑,民心相通是实现民间外交的重要基础。民心相通强调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情感连接,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合作的“软实力”和“硬基础”,只有交往国之间民心相通,才能心意互达、合作深化。此外,民心相通是国之相亲的坚实民意支撑,在许多非正式场合以及正式合作中发挥着关键的“润滑剂”作用,可缓解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原因引起的冲突,进一步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希望广大中国留学人员将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与丝路精神有机结合,努力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推动科技创新的贡献者、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欧美同学会将进一步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在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论坛以“民心相通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了主旨论坛和3个平行论坛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专家广西行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商学界代表等150余人参加。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论坛积极发挥留学人员融通中外的比较优势和联系广泛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广泛汇聚了智慧力量。尤其是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融入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文明互鉴提供了城市范本。
民间外交牵牢讲好中国故事的“牛鼻子”
民间外交关键途径和重要目的之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与民间外交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和塑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民间外交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素材,而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以民间外交为途径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关键环节。讲什么中国故事、怎样讲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广大留学人员在中外交流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欧美同学会团结引领广大留学人员,发挥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的重要抓手。
2024年3月至5月,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班子成员分别赴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四川、北京等地欧美同学会组织开展民间外交工作专题调研。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李民指出,各级欧美同学会组织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引领留学人员凝心铸魂跟党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围绕“国之大者”,引导留学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浪潮,立足国情省情建言献策,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当好民间外交使者。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滕剑峰强调,广大留学人员要增强做好民间外交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准确把握“讲什么”和“怎么讲”的关键问题,在“善讲”上下功夫,为促进对外交流交往作出独特贡献。

2024年7月23日至24日,由欧美同学会主办、四川省欧美同学会承办的民间外交工作座谈会暨讲好中国故事培训班在成都举行。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王春法,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俊民,四川省欧美同学会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正荣,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李民,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四川省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武,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滕剑峰出席开班仪式。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民间外交生力军”是欧美同学会的三大独特定位之一,举办民间外交工作座谈会暨讲好中国故事培训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民间友好的角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积极实践。
欧美同学会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始终保持政治高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思考和审视“民间外交生力军”的职责定位,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对外工作全局中找准作用发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增强做好民间外交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升欧美同学会民间外交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推动欧美同学会民间外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助力。(来源:《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