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反映了中华民族虚怀若谷、见贤思齐的文化开放心理和追赶世界先进步伐的活力。无数优秀的留学生,为振兴中华、寻求富强负笈海外,艰苦求学,为中国的政治经济转型和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优良的留学报国传统。在12月2日举行的弘扬留学报国传统主题论坛上,几位知名专家学者等嘉宾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分享。

  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建灵:

  让留学人员在广阔天地中大展奇才

  从珠海人容闳开创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先河以来,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负笈求学的足迹,记录着中华儿女追寻民族复兴的梦想,伴随着我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伟大历史性跨越。

  珠海居南海之滨,得风气之先,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是近代中国留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珠海是浪漫之城、幸福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都。珠海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系列引才育才优惠政策,非常适合也非常欢迎广大留学人员前来创业、投资、工作和生活。我们将深入贯彻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造伟力的理念,不断改革创新,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高归属感、成就感、获得感,让留学人员在广阔天地中大展奇才,实现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

  为民族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以留学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兴国计划虽然失败,但毕竟是中国教育、科学走向现代的艰难一步,是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先声。更是后来越来越强劲的“教育救国”思潮的先导,今日提出的“科教兴国”,亦可溯源至此。丁文江、李四光、翁文灏等进行的地质调查是中国科学制度化的开始。任鸿隽创办的中国科学社普及科学,最早开始进行科学的术语化、标准化、统一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弹一星”元勋奖章获得者23人中有21人有留学经历。1955年成立了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4个学部大约172人,几乎都有留学背景。可见从容闳时代一直到现在,留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阳哲生:

  助力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留学生是一个跨文化群体。跨文化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为了达到沟通而相互交流。留学生将异域文化带回国,又将本国文化传播出去,在两者之间搭起交流的桥梁,这是他们的双重使命。早期的留学生主要是将西方的先进文化带回本国,这也是留学生跟本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地方。胡适是近代留学生的杰出代表,他在美期间悉心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提出了创立国立大学对振兴祖国教育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改进留学政策的途径。从他发表的《非留学篇》到《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可以看出胡适自始至终主张不以留学为目的,而以实现国家学术独立、为祖国造新文明为目标,这是他的基本思想主张,也是他留给我们值得重视的一笔宝贵思想遗产。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梁晨:

  从“学以致用”到“学以报国”

  从1909年建校到1944年最后一次选派留美生,清华选派留美生覆盖面之广、类型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和人数之多,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突出,被视为“整个20世纪中国留学运动中最有影响和最为成功的”。首先他们的学业成功率是非常高的,普遍学习时间较长,学业优秀,硕士和博士学位比较普遍。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在美国的切身感受,认识到了科技救国的重要性,所以相当多的人回国后都致力于把科学、技术和实业相结合,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例如清华留美生里约有20位是学建筑学的,他们多数人都是著名教授,同时还成立建筑师事务所,今天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看到的主要的民国建筑,大多都是他们的手笔。从“学以致用”到“学以报国”,清华留美生的职业特点和群体精神给了我们不少启发,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下。

  江苏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健:

  担负起民族复兴时代重任

  大体说来,甲午战争以前,留学生多半在器物、工艺、技术等行业吸收外来文化,展示才华、报效祖国。戊戌维新至辛亥革命时期留学生主要是从事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力图用改良或革命的方法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或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留学生中的许多人又投身于思想文化的启蒙运动。与此同时,留学生群体也将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所在留学国文化有对话、交流、融合的贡献。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理解,留学生具有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异域文化的受众和载体,同时也作为传播主体,将吸收的外来文化传播到母国,产生新的受众和思想,进而推动着民族复兴与社会更新之路。因此,历史地看,留学生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有独特定位,发挥着特殊功用。在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留学潮和归国热更为显现、最为集中。这一时期的留学人员,踩着留学前辈的足迹,顶着海归精英的光环,带着新时期的理想和新时代的梦想学成回国,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更大现实作用,堪当时代重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

  弘扬留学报国传统

  留学报国是具有时代性的,不同时代留学所面临的国际因素,社会思潮因素、政策因素以及本土心理、民族心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完全不一样,我们必须直面,要理性去看待当下的留学与报国。今天的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的留学人员已经可以“平视”世界。在社会价值层面,我们要不断弘扬留学报国传统,要树立对外谦逊,向发达国家仍然要不断学习的社会心态和心理,留学人员自身要更加努力,学到真本事才能学以致用,更好投身新时代强国建设。同时,国家要做好制度性的开放,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人才强国的制度,要跟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