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房东夫妇的深厚情谊
留学韩国,对我而言既有新奇体验,也有不少挑战。回想起来,最温暖的莫过于我与韩国房东夫妇之间的深厚情感。
刚开始搬进房东家,我和房东夫妇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我们的互动仅限于偶尔在楼前碰面,互道一声简短的问候,或者放学回家时,我们匆匆擦肩而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房东夫妇是暖心、善良的人,他们总是通过一些细腻的举动,在生活中给予我关心和照顾。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之间的关系从简单问候发展到亲密无间。
“不仅是房东,也是朋友”
身处异国他乡,我不免有感到孤独与不适应的地方,尤其在食物上。虽然韩国的美食不少,但身为一个“中国胃”,我常常怀念家乡的味道。房东夫妇似乎察觉到了,阿姨听说我特别喜欢吃中国的“腌黄瓜咸菜”,虽然她并不擅长做中餐,却特意上网查找教程,为我做出了我最爱的菜肴;房东大叔记得我无意间说过的“好想吃中国火锅”这句话,他预约了火锅店,和我一起去享受丰盛的火锅。
每逢节假日,房东夫妇家的餐桌上,总会有专为我准备的中餐。或许他们并不善于用言辞表达关心,但他们的日常举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温暖。
记得在我生日时,房东夫妇准备的惊喜令人感动。他们提前预约了餐厅,带我去庆祝生日。吃完饭后,房东大叔说要先回家,但回到家后,我并没有看到大叔的身影,没想到他竟然去给我买蛋糕了。当他带着蛋糕出现时,我的心中涌上一股暖流。房东夫妇拿出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和贺卡,我们围坐在蛋糕前,唱起了生日歌,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背景,那一刻我感到了家的温暖。
房东夫妇还时常带我去首尔周边旅游,让我在忙碌的学业生活中放松。他们的旅行计划不是令人期待的“大冒险”,而是简单而温馨的周末短途游。每次旅行前,他们会问我的想法,想去哪里?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去了位于坡州的“马场湖”,春川的“南怡岛”,釜山的“海云台”……我不仅玩得开心,还体验到了地道的韩国文化。
房东夫妇充满好奇,愿意跟我一起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喜欢和我一起去打卡各式各样的咖啡店,尝试不同风格的甜品。我们会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找一家特色小店,坐在窗边,品尝着精致甜点,聊着轻松话题,看时间缓缓流淌。他们总笑着说:“这些甜品真好吃,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总是能找到有意思的地方。”他们理解我的兴趣,乐于陪伴我,让我感到他们不仅是房东,也是朋友。
“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
每次放假回国的时候,房东夫妇总是会送我去机场,不论是凌晨还是深夜,不管天气如何,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去机场时,房东大叔总是主动帮我提重重的行李,阿姨则细心地为我准备一些韩国特产。他们提醒我不要遗漏东西,在送我到安检口时,房东夫妇会目送我离开。
回到国内,房东夫妇也会关心我的生活。尽管我们相隔千里,但他们通过视频电话问候我的近况,还会和我分享他们在韩国的生活点滴——家里的琐事、他们的日常活动,仿佛我们之间的距离从未拉远。回韩国时,房东夫妇会迎接我。当我走进家门,总能看到桌上摆着精心准备的水果,而我也会带从中国挑选的礼物,与他们一同分享家乡特产。我们坐在家里,聊彼此的近况,这些时光成了我在异乡珍贵的记忆。
准备学校展览时,我面对繁重的准备工作,感到压力不小。那时,房东夫妇知道我忙碌,特意来现场帮我搬运展品、布置现场。我熬夜画画,他们会悄悄为我准备零食,怕我因为疲劳饿着。展览的主题色是粉色,那天,房东阿姨特意挑选了一件粉色大衣穿上,和我的主题色呼应。房东大叔则准备了一顶贝雷帽,他笑着说:“戴上它,看起来像画家,有艺术的氛围。”房东夫妇还为我挑选了鲜花,他们说“送给我们深爱的中国小女儿”。
他们是“中国迷”
我的房东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中国的茶文化和美食。大叔喜欢茉莉花茶,每天都会泡上一壶,悠闲地品味它带来的清香;阿姨则常在厨房里研究中国菜,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尝到中餐。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我倍感亲切。
房东夫妇去中国旅行过多次,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景点有北京紫禁城、安徽黄山和湖南张家界……他们说,在紫禁城走一圈,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讲述过去的故事。去黄山时,房东夫妇被那里的云海震撼了;至于张家界,房东夫妇告诉我,那里的山形奇特,拔地而起,他们对走在玻璃栈道上感觉难以忘怀。
房东夫妇时常拿出当年在中国旅行时买的纪念品给我看,一边展示,一边回忆。旅行回来,家中总会添置一些来自中国的纪念品,例如书柜里摆放着中国明信片,客厅里陈列着精美的工艺品。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表示希望能与我一起去中国,看看我的家乡,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但跨越国界的理解和关怀让我们的关系更加深厚。我深知,他们不仅是我的房东,更是我在异国他乡的亲人和朋友。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翟睿系韩国弘益大学视觉设计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