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记者探访位于山西太原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北石岔沟一处岩棚附近的摩崖造像。近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王炜副教授带队考察时,在石槽村新发现这处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开凿在一面较为直立、平整的崖面上,共一龛,龛内雕结跏趺坐佛一尊。王炜副教授介绍,从造像风格上判断,应属北齐至隋代,即公元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5月15日,记者探访位于山西太原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北石岔沟一处岩棚附近的摩崖造像。近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王炜副教授带队考察时,在石槽村新发现这处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开凿在一面较为直立、平整的崖面上,共一龛,龛内雕结跏趺坐佛一尊。王炜副教授介绍,从造像风格上判断,应属北齐至隋代,即公元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5月15日,记者探访位于山西太原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北石岔沟一处岩棚附近的摩崖造像。近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王炜副教授带队考察时,在石槽村新发现这处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开凿在一面较为直立、平整的崖面上,共一龛,龛内雕结跏趺坐佛一尊。王炜副教授介绍,从造像风格上判断,应属北齐至隋代,即公元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5月15日,记者探访位于山西太原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北石岔沟一处岩棚附近的摩崖造像。近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王炜副教授带队考察时,在石槽村新发现这处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开凿在一面较为直立、平整的崖面上,共一龛,龛内雕结跏趺坐佛一尊。王炜副教授介绍,从造像风格上判断,应属北齐至隋代,即公元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5月15日,记者探访位于山西太原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北石岔沟一处岩棚内的寺庙遗址。近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团队王炜副教授带队考察时,在石槽村新发现这处摩崖造像。该摩崖造像开凿在一面较为直立、平整的崖面上,共一龛,龛内雕结跏趺坐佛一尊。王炜副教授介绍,从造像风格上判断,应属北齐至隋代,即公元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另外,摩崖造像附近的岩棚内还发现了寺庙遗址,根据残存的碑刻判断为“九天圣母庙”,时代应属明清时期。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