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新征程各领域改革提出新要求。

  连日来,广大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读公报内容,在全会公报中找准切入点,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价值取向与为国服务结合起来,更加明确了勇毅前行的使命和方向、更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竞争行为主体。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企业的主要任务,要求“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民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认为,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将使中国经济更有韧性。未来可以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创造巨大市场需求;加快经济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等改革举措,继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对外部环境冲击的抵御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全会明确“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政策稳定性、制度完备性、监管规范性等方面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提振企业家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静安分会理事、盛京银行上海分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穆杰泉说,我们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契机,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培养的新时代留学归国人员。我将在创新金融服务、支持民企发展、力促数字转型、服务民生普惠等术业领域,发挥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专业特长,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归力量。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全会提出的一系列论述让民营企业家底气十足、信心满怀。

  2004年回国创业的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爱威机电(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海波主要从事开发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核心产业链客车车门等业务。他说,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拿出专业、高质量的产品才是“硬通货”。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客车制造向智造方向转型。目前,全球90%的新能源商用车为中国出口,如比亚迪出口韩国、日本等多地的新能源客车以及TOM-BUS为法国巴黎奥运会提供的机场摆渡车等,其中离不开我们的核心技术支持。我们将更加积极攻关,从技术层面达到世界前列,助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为民营经济的全球化贡献力量。

  “全会强调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作为历经三十载发展的民族种企,东亚种业一直有着深深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辽宁省唯一被列入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的企业。”沈阳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长成表示,我们将持续发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高质量完成各项科技攻关任务,加强各种作物尤其是玉米、大豆和水稻品种方面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培育出更多产量更高、抗性更好的作物新品种,努力实现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聚焦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我们科创企业家的殷殷嘱托。”济南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志青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国家科技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带领公司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国际先进科研理念和技术与国内制造技术、产业场景应用融合,不断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服务模式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产品做精做强,把行业做深做透,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汇聚生物科技产业优势的建设性力量。

  “国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重视让我对未来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充满信心。”南昌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昌云宜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峰是一名留学归国的科技创业者。她说,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将扎根南昌,服务南昌,奉献南昌,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南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培养符合未来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聚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同时,就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举措。高校人才培养既要应对当前急需、直面大国博弈的科教挑战,更要着眼长远、培养未来满足强国建设的创新人才。

  南京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京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工委书记王娟是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她表示,高校要聚焦“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聚焦“育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将爱党爱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科技”,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产出更多高层次、高质量科研成果,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国际”,加强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走向世界;聚焦“改革”,树立改革思维、提升改革本领,以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深化相关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增强发展动力;聚焦“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构建协同联动的安全工作体系,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沈阳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亚光说,作为留学归国人员,我们要有信心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重任,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多渠道开展海外人才引进和落地的创新性服务,激发创新创造潜能,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新作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肩负起立德树人责任和使命,为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辽宁省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对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为继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奋进注入了新的动力。”济南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容蓉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在高等中医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重大疑难病诊疗突破等各项工作中,推动科技与教育、人才的良性循环,激发中医药人才创新活力,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马鞍山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安徽工业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卓表示,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全力激活科技创新动能,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行动,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人才队伍而努力奋斗。

  “全会在农业、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决定为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沈阳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斌表示,我们将牢记使命担当,始终瞄准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摊子”“奶罐子”,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副食供应”等重大民生需求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我们将勇担强农重任,坚守教育初心,紧扣服务振兴目标,紧密贴合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面向未来创造真正有活力的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二字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文化的根基,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深耕武术教育和文化领域多年的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院长刘少鹏说,近年来,学院深耕“汉语+武术”特色品牌,依托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各国学员搭建学习中国武术、感知中国文化、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平台,架设起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友谊之桥。将持续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大力弘扬武术文化,拓宽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渠道,积极探索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标准化建设,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助力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赓续中华文脉,讲好中国故事。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南京市鼓楼区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庭恺艺术培训机构校长李庭恺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他深知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致力于创作更多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音乐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积极探索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音乐作品传递正能量,激发社会创造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绝不是一个过渡句,而是对当前文化面临的极为特殊的新形势所作的判断。”南昌市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江西添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君君说,从文化传媒的视角来看,科技发展对文化的促动作用是全方位的,从创作到生产再到传播,无一不留下科技的印痕。这种影响同时又是具有挑战性的。新质生产力正通过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融合应用,引领内容创作、分发和消费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随着新质生产力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运用,文化内容产业将向着无限供给的方向前进,让文化插上科学的翅膀,文化内容领域将实现持续的繁荣。我们要坚定扛起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对话的职责使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