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成与创业

“三峡工程第一笔国际融资,很重要”

正如王辉耀所说,他的经历都成了简历上的闪光点,而这也让他在求职中顺风顺水。

他是在加拿大大型国际跨国公司最早担任高管的中国留学生,也曾通过激烈竞争,出任魁北克驻香港和大中华地区的首席经济代表,“这在当时加拿大的留学生圈子里,有很多讨论和关注。”

但这份光鲜的工作并没有留住他,任期满后,王辉耀没有选择返回加拿大,而是选择了回国创业,他说,这个契机是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邓小平在珠海特区考察时说,“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样,都可以回来;回来我们妥善安排,起码国内相信他们。告诉他们,要做贡献,还是回国好。”

王辉耀说,邓小平这段话,深深触动了自己,也给了他回国创业的念想。1993年,他启程回国创业,成为回国留学生中最早下海创业者之一。

“成功率也许不高,但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去做这样的一个尝试。”这是王辉耀的一个初衷。

创业的启动资金,是他多年来在海外工作的积蓄,“我在北京友谊宾馆里租了一个房间,晚上是卧室,白天是办公室,因为时差的关系,每天晚上美国、加拿大的传真会进来,24小时都睡不好觉,但自己根本不觉得累,也没有朝九晚五的概念,每天就跟上了发条一样,工作个不停。”

他的创业,为中国许多重大项目引进外资和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引进国外政府的赠款和出口信贷参与的几十个在华大中型项目,其中最让他得意的,莫过于三峡项目。

王辉耀回忆说:“1994年,我陪同当时的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访华,说服了加拿大政府投资三峡工程,这是三峡工程的第一笔国际融资。我们为三峡融到了第一笔国家贷款,也为三峡签订了第一个工程管理合同,这个第一笔很重要,加拿大带了头之后,后来其他发达国家都参与了投资。”

推动与捍卫

“我们这四十年,以及以后,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同时也是它的推动者和捍卫者”

如今的王辉耀,被公认为“海归”群体的代言人。

早在1999年,王辉耀即意识到海归人才的重要作用,开始撰写文章,为“海归”鼓与呼。

2002年10月17日,在王辉耀组织下,田溯宁、张朝阳、吴鹰、李彦宏等近百位留学归国人员聚集在北京南河沿大街111号,成立欧美同学会商会,这是回国海归的高端联谊平台。而在当年的一次评选活动中,王辉耀被评为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

2005年,王辉耀又写作和编写了《海归时代》和《创业中国》两本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研究当代留学人员的著作。

正是基于对留学人员的长期接触和观察,在2008年,王辉耀创立了全球化智库(CCG),为中国全球化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CCG也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家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每一次的碰头或研讨过后,都会有一份建言报告递交给国家相关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4月25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专家会议。在会上,中组部启动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编制工作,王辉耀被聘任为“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研究”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

会议结束后,王辉耀带领研究组进行研究,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提交了由他主笔的一个主报告和七个子报告,全文有十多万字,为中央人才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建议,受到中组部好评。此外,王辉耀多年来还为教育部、人社部、科技部、国家外专局、移民管理局等国家部委与相关部门一系列海归人才计划的制定建言献策。

2008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王辉耀的报告,为中央提前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因为王辉耀带领CCG所做出的成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位列全球顶级智库92位,中国社会智库第一;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唯一社会智库……

王辉耀说,回顾40年改革开放历史,留学人员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中国仍然处于改革开放中,需要更深层次、更高层次的开放,我们这一代,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人,每个人的经历就如同一面小镜子一样,反应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我们这四十年,以及以后,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同时也是它的推动者和捍卫者。”王辉耀说。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