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迫在眉睫。”

徐丽阳认为,电商发展近20年,革新了“买”与“卖”的关系,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连接了用户与中小卖家,降低了“买”与“卖”这个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混乱;后几十年,这种革新会渗透到制造端,重新塑造“买”与“造”的关系。

如何精准预测需求、降低库存损耗、缩短制造周期和生产链条是革新的重中之重。这种革新应当连接“买”与“造”,甚至是“从买到造”,需求前置再生产,按需制造。

在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中,很多国际大品牌都参与其中,给出了革新的解决方案。有的品牌在全球开设大量实体门店,比如Zara的母公司Inditex,通过遍布全球的门店,深入把控用户需求、快速反馈到生产决策中心,但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能够强势把控制造环节、准确把控用户需求的大品牌或工厂,很难被多数中小规模或者没有大量实体店的品牌借鉴。有的企业通过改善生产流程、优化设备,或实现单件流生产,避免产生库存,但这种方式适用于标准化产品的制造,比如男士衬衫。女装由于款式品类复杂,用户需求多元化的产品,因此,这种方式尚不能解决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带着这个疑问,徐丽阳从杭州濮院到深圳南油,从昆山的作坊式版房到虎门的大型工厂,走遍了郊外园区和乡间村落里的大小工厂。

那时还没有团队,有些工厂偏远,徐丽阳就与妈妈一同前往。在濮院镇上的招待所,一住就住了小半个月。妈妈和濮院镇招待所的工作人员闲聊时了解到,招待所前台阿姨原是服装厂员工,后来由于订单减少、工厂倒闭,这位阿姨便来到招待所打零工。通过半个月的了解,阿姨深受感动并帮助她介绍了很多濮院和柯桥的供应商。

在去鄂尔多斯寻找适合制造羊绒产品的工厂时,厂长听完徐丽阳对当前制造业存在问题和未来立志改变整个制造业的远大愿景后,颇受撼动,当即介绍了其他几家工厂的负责人,要求与她深入探讨交流,就这样,徐丽阳和当地工厂的负责人就成了朋友,也得到了很多支持。

徐丽阳深入各类大小工厂,深切地感受着中国本土服装行业最鲜活、最接地气的那一面。“与这些工厂的工人相处久了,你会爱上他们。他们质朴、豪爽,我深感自己肩负着养活工人、做好工厂的使命感。看到他们因为压账资金无法周转或者被迫关掉工厂解散工人,我心里特别难受。因此,我更希望有一天能帮他们彻底解决问题。”徐丽阳说。

就是这样,通过一步步的探索和实践,徐丽阳发现了破题的契机。 

“社群定制会是新一代制造和购物方式。”

徐丽阳认为她找到了改善服装行业制造痛点的关键秘密,于是立刻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成物”。

“成物”一词出自《中庸》,成己成物是也。徐丽阳说,这个名字是她取的,希望能够“成就自己、成就外物,不仅要成就好物做好东西,还希望能够成就所有参与者——用户、制造商、设计者,成人达己,孵化品牌”。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凭借两项技术发明,成物颠覆传统定制价格昂贵、款式不适合日常穿着、定制流程复杂的问题,重新定义定制,让定制成为用户日常的购衣方式。通过成物的智能定制系统,用户不需要具备任何面料知识,不需要懂设计,也不需要和定制师交流,就能在一分钟内下单定制心仪的衣服。

除了个性化定制,徐丽阳还探索出更高效的路径,通过高效的流量抓手,在需求端汇集相似的需求形成规模化的订单,即社群订单,然后将这些拆分匹配后的订单发到最适合制造的工厂,实现“社群定制”。

社群定制,是徐丽阳提出的概念,也就是规模化地按需制造。要想按需制造,首先得标准化、规模化地获得需求、匹配需求,生成订单;然后数字化、流程化、标准化地将这些订单去中心化地匹配分发到供给端最合适的制造者,最终实现按需制造,柔性供返。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定制的诸多好处,还能享受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

这种模式对于制造者来说也是福音——不以牺牲生产者的利润或发展前景为代价,而是通过按需制造、降低库存损耗实现终端价格的下降,同时这种模式还能缩短制造者的账期。对于用户来说,由于制造者成本的降低,用户不仅能买到更加优质低价的产品,还能预先表达需求,让工厂将需求前置,从而买到更称心、个性化的产品。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