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同。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展示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国智慧。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的中国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一个近百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初心始终没变。但是,时代变了,中国变了,因此,今天中国共产党要接力完成的宏伟任务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1.新时期中国的发展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成为真正拥有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任务,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基本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完成工业布局的沉重历史任务。邓小平及江泽民、胡锦涛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已经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体系的框架布局,并开始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基本解决了 14亿人吃饱穿暖、过上相对富裕生活的巨大民生问题。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庄严承诺,要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上,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是建立在现代化国家基础之上的,在全球化时代,一个现代化国家一定是世界性的。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人才交流、市场共享、文明互鉴,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所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2016年 8月 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如果说中国的崛起必须走向世界的话,那么摆在中国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

2.中国现代化道路不能简单复制西方的工业化现代化模式

按照西方的观点,西方国家是现代文明的代表,任何民族和国家要想完成现代化,只有一条路可走,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样子改造自己。但是,中国不可能简单地模仿西方,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直接影响 14亿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中国不可能简单地模仿西方,是因为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一样的历史给定的发展条件。

比如,英国工业化时只有 1000万人,它的农业和粮食问题、就业和社保的压力、城镇化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与当代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巨大体量不可同日而语。当今的世界粮食市场根本供应不了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为此,1994年有两个美国人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作 《谁来养活中国?》,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更何况,英国从 18世纪 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已经有 250多年了,可至今整个欧盟 28个国家 (包括刚决定退出欧盟的英国)也才只有 5亿人,全球西方文明国家的人口也不过 12亿人,还没有今天中国的人口多,西方政客自己都承认,中国政府管理的几乎就是小半个联合国。实现具有这样庞大体量的国家的现代化谁都没有经验。

再比如,英国以及紧随其后的欧洲国家,在工业化期间利用科技革命武装起来的军队和大量商品,占领了庞大的殖民地,为其国内经济提供充足的生产资料和巨大的产品市场,以至于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打开世界地图,非洲国家的版图整齐划一,像是用刀切出来的蛋糕一样。没错,非洲的国界线就是“被欧洲殖民者的军刀分割”出来的。由于殖民者的入侵和占领,曾经在美洲大陆生活的 3000万名土著民,只剩下今日的 30万人左右。中国也曾饱受被奴役之屈辱,不可能选择这样一条可耻的殖民主义道路。这不是中国文化的属性。

又比如,欧洲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可以凭借其文明优势,将大量离开土地和农业的人移民到其他地区。18世纪末,整个欧洲的人口不过 1亿人左右,但欧洲人遍布今天的美洲、澳大利亚及世界其他地区,而中国几亿离开土地的农民只能进入国内有限的城市和工业领域,只能由中国内部自行解决几亿农民从农业向工业的跨越问题。大家都熟悉的每年春节期间2. 4亿多名农民工在国内各条铁路线上流动的场景,就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

另外,西方国家拥有自近代以来的傲视全球的科技能力。这种科技能力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西方国家在工业化时期发展所具有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特质,而其他落后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要依附于西方文化。因此,模仿、追随必定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突出特点,并引发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移植冲突与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

这些极为复杂的困难构成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特殊性。同时,中国的工业化不是西方那样的自生型的工业化,而是为了民族生存被迫进行的非自生型的嵌入式工业化,其动力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这就决定了中国发展道路总体上不具备西方的历史条件,因而不可能简单地复制西方模式。

既然不能照搬西方道路,那么有中国道路吗?如果有的话,中国道路又是什么呢?

3.“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

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用我们党的文件表述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价值指向,因此,“一带一路”必定是表达互利共赢精神的实践形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 19世纪西方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殖民地体系的建立。殖民地经济是西方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殖民地是工业化期间西方走向世界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世界工厂,殖民地提供生产资料和商品市场,殖民地经济是西方工业国家以贸易作为剥削手段,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循环体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在 2016年出版的 《超级版图》一书中说:“在这种重商主义的帝国主义经济秩序下,殖民国家以极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从拉美、非洲和亚洲攫取了大量的资源运往欧洲。来自非洲的奴隶和亚洲的苦力被转卖到古巴以及南太平洋诸岛的种植园和煤矿进行劳作。各大洲都依附于这种全球殖民体系,即由一个大国势力范围构成的世界。”由此可见,西方工业化不仅建立在对本国工人阶级进行剥削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对落后国家掠夺和残杀的基础上,因此是血腥的工业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 20世纪西方现代化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依托。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制定并主导世界规则的背景下,通过 WTO、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试图将全球纳入其控制之下,以全球生产分工的形式完成了自工业化以来的逆向发展,即去工业化的过程,而将生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利用位居生产链条上端的有利地位,实现资本利益和西方国家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推进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全球化,因此,这种建立在忽略发展中国家利益基础上的西方现代化是不公平的。

可以说,无论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全球化贸易殖民地体系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和金融体系,都是以资本为核心、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其存在是以剥夺其他民族和国家 (包括生存环境)为前提的,是不公平的。近几年,西方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大家都知道,这不怀好意,或者太过简单。但从中国崛起的力度和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所提供的动能以及产生的影响趋势来讲,这句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其整体思路和项目设定来看,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全球化模式。正如王毅外长在 2016年讲的那样:“‘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但机会是世界的。”

“一带一路”的起点分别在西安和福州,终点是欧洲和非洲,形成连接亚欧非的两大通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 65个,覆盖 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 63%,经济容量约为 21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29%。”重要的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强调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彻底摒弃以往西方国家实行的零和游戏规则。无疑“一带一路”将是为全球化提供的新形式,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展示,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特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