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语
从地缘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倡议计划的安全保证和顺利建设应该以“一带”与“一路”的有效互动为基础,巴基斯坦因其地理优势,正是连接带”与路”的重要节点与支点型国家,‘‘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更是带一路”战略重点枢纽性计划。然而,巴基斯坦国内并不太平,宗教纷争、教派冲突与极端主义等宗教风险是影响带一路”倡议平稳推进的心腹大患,如果对之重视不够或者应对不当,这些风险引发的政局动荡、经济损失、恐怖主义以及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将很有可能让我国蒙受巨大损失。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以后,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之时,宗教极端分子、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也有了可乘之机,这种“祸水东渐”的趋势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巴基斯坦并非单一个案。事实上,在分析和评估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实处境时,一定要认识到它们都是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和浓厚宗教信仰氛围的国家。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东南亚非各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中亚各国则基本保持着伊斯兰教信仰传统,由于历史因素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国家同时保持着一些基督宗教信仰。每个国家都有着复杂的政教关系,有些国家是政教合一,有些国家是以某种宗教为国教,而在另一些国家中,某一种宗教是大多数人的信仰。*虽然情况千差万别,但宗教因素将在这些国家长期存在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宗教在古代丝绸之路曾经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文化繁荣共通做出过辉煌的贡献,即便到了今天,它仍然是“一带一路”建设上重续各国人民交往传统、凝聚各国上下友好感情的重要资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宗教因素除了存在正能量外,还存在负能量,它同样也是引起纷争、动乱、冲突与流血的根源。
当然,我们强调“宗教风险”而非“宗教威胁”这代表它还处于未发生与未完成的状态——这意味着我们对宗教风险有管控和消解的可能。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并提升对宗教风险的认识和意识来加强对风险的管控。我国在巴基斯坦的各个项目与工程建设,不应与巴基斯坦当地社会的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剥离开来。因此,宗教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必须加强对派驻巴国相关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当地宗教文化与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基本的认识;派出后,亦要更多地融入当地社会,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随着带一路”各个项目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我国派驻到各国的组织和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如果能更早地意识到宗教风险的存在,就会对与自己差异巨大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加以学习、了解、重视和尊重,避免宗教和民族矛盾的产生,避免与当地民众的冲突。再例如,对于可能存在的宗教风险,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该要展开紧密的国际合作。以巴基斯坦为例,对于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伊斯兰宗教势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巴基斯坦国内资源,特别是巴基斯坦政府的影响对宗教风险进行管控。例如,2000年6月,巴基斯坦政府曾迫使当时巴基斯坦伊斯兰促进会的领导人向中方承诺:巴基斯坦的所有宗教政党一定会以中巴友谊的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好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关系。®
因此,对于带一路”倡议而言,不能光强调宗教在联通各国人民和文化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强调各国璀燦光辉的宗教交流历史,更应该看到宗教风险可能带来的种种危害。如何充分利用宗教的正能量,同时对负能量进行消解,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