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夏工“藏漂”5年,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泡在”西藏千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中。

夏工名为夏于钧,从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硕士毕业后,本在上海有了稳定的工作。出于对西藏及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古建筑的热爱,他于2016年来到拉萨工作、生活,并想要继续在此“扎根”。

西藏是古建筑的宝库,无论是恢宏的宫殿、庄严的庙宇、淳朴的民居,都展示着西藏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夏工看来,西藏建筑表达着独特的精神气质。

【同期】“海归”建筑师夏于钧

西藏不仅仅有绝美的风景,不仅仅有绝美的山川、雪山和圣湖,对吧?它也可以同样的在一块地方,半天的时间里面,给你一个了解整个古城这样的一个惊喜。

【解说】在定居拉萨之前,夏工与西藏古建筑就“神交”已久,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即是研究喜马拉雅地区的古建筑。

【同期】“海归”建筑师夏于钧

我这辈子有可能的话,我会立足于这边,把这些寺庙都记录下来,甚至偏远地区的建筑先记录下来,这是我立足在这边的一个心愿。

【解说】在西藏生活的这些年,夏工每年总会安排时间出去考察。在他的行囊中,总是装着相机设备、速写本、测距仪等。同时,花时间和生活,去了解建筑背后的传承故事。

【同期】“海归”建筑师夏于钧

有记录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我们的保护,或者说保护性再利用,这也是我们遵循前辈的脚步,慢慢走到了现在。所以我们现在把这个基础工作做好,其实是对以后所有的建筑的一个我觉得是很重要的铺垫。

【解说】在考察途中,夏工总是被各种古老又生动的建筑构成形式所吸引,玛尼石墙、石经板等都被他一一捕捉记录。这些藏地建筑的点滴细节,最后由夏工汇集成一个个严谨扎实的古建筑档案。

【同期】“海归”建筑师夏于钧

最主要的其实是测绘了,把它室内空间、平面图,然后立面,甚至是它的历史、传承,尽量能梳理成一个很有逻辑性的一个档案。

【解说】夏工告诉记者,日前,他和团队花三年时间改造的拉萨清代古建筑吉崩岗拉康,已成艺术空间向公众开放,这在西藏尚属首例。

【同期】“海归”建筑师夏于钧

不是所有寺庙都能改成艺术馆,也不是所有古建筑都能转成别的商业状态,所以每一个(古建筑)需要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体系。吉本岗艺术中心作为古城的新名片向大家开放,也是基于这个综合去评估的这样的一个结果。

【解说】夏工认为古建筑改造的前提,一定要充分尊重建筑本身的历史传承,先要把底层逻辑关系梳理清楚。

【同期】“海归”建筑师夏于钧

现代化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现代化生活,通过网络、通过手机,可以击穿到每一个部落、每一个村庄。怎么去把(建筑的)地域性和现代化更好地迎合(融合),怎么去更加很好地传达这些建筑美感,这是(我们)将来工作的重点。

【解说】夏工希望,通过保护性利用,让隐没的古建筑继续散发能量。

记者 贡桑拉姆 冉文娟西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