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曾任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代)、会长。中国杰出的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专家。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科普工作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茅以升学长在钱塘江造桥又炸桥的故事传为佳话、脍炙人口。然而,他的感人事迹远非造桥。今年是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5周年、茅以升等学长倡议欧美同学会恢复活动40周年、茅以升获得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称号40周年。笔者特撰此文,缅怀与追思这位欧美同学会的老学长。

中国科学社的早期社员

1914年6月,一群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酝酿创办了《科学》期刊,九位发起人中的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等均是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的学长。首期《科学》期刊的发刊词是一篇“科学救国”的宣言书,比后来《青年杂志》举起科学与民主大旗,还要早8个月。

依托《科学》杂志,他们创办的组织初名“科学社”,后改为“中国科学社”。2020年10月22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介绍,“茅以升1916年赴康奈尔大学留学后即加入中国科学社”。

2015年澎湃新闻在题为“《科学》杂志100岁,‘储备’了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的纪念文章中写道:“从中国科学社发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员已发展至千人,大量社员如: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地理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姜立夫、地质学家丁文江等人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期刊创刊号封面

百年前发表《中国圆周率略史》

茅以升幼时天资聪颖,文理科成绩皆佳,记忆力超群。对圆周率,他学生时期就记到了小数点后的100位。1917年,茅以升求学期间在《科学》第3卷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雄文《中国圆周率略史》,全文6000余字,当时年仅21岁。

茅以升的《中国圆周率略史》率先介绍了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的研究成果并表示赞赏,同时引入了“祖率”的概念。他盛赞“祖冲之的圆周率,求得精确、漂亮,世上罕见,可谓千古独绝。它佼佼不同凡响,有如云中仙鹤”。

1921年,茅以升博士毕业后,又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续篇《西洋圆周率略史》。他指出,“十五世纪末,欧洲和西方科学勃然兴起,学者们眼光多注意数字,而方圆问题更是众矢之的。”这篇文章系统回顾了1579年韦达运用无穷级数法计算圆周率、20余年后卢道夫计算到35位、1708年英国学者突破100位、1761年兰博托证明π与根号π都不是分数、1882年林德门证明π无法用代数表示的进程,可以说,茅以升是近代中国系统研究介绍圆周率的先驱。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首位博士

茅以升是美国著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首位博士。1916年,20岁的茅以升通过清华学堂的官费留学生考试选拔,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康奈尔大学是茅以升恩师罗忠忱留学的院校),师从亨利·贾柯贝(Henry S. Jacob)教授。1917年硕士毕业,导师介绍他到美国匹兹堡的一家桥梁公司实习,并在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早期文献译作“加里基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19年10月通过答辩并毕业。

那年的8月11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捐赠人、美国企业家及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逝世,享年83岁。而在他19年前捐赠200万美元创建的卡内基理工学院,诞生了第一位博士。该大学官网的校史网页上,将茅以升1919年毕业作为一项重要的里程碑。

上海解放的幕后功臣

1949年4月14日,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上海市长吴国桢辞职,陈良担任代理市长。他未征得茅以升的同意,就任命他为上海市秘书长。茅以升读报时才知道消息,心中不悦,托病住进了同济大学中美医院。5月15日蒋介石派人接茅以升到金神父路118号,劝说他赴任,茅以升仍婉拒。

这时,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代表来访,劝茅以升借出任职务之际,配合解放军接管上海。茅以升欣然答允,并作出两项重大贡献。首先,他在仅仅10天的任期内,在外国驻沪领事馆游说,说服外国领事团起草一份照会,禁止汤恩伯炸毁或破坏在沪开设的工厂。汤恩伯的焦土政策遂未能实施。其次,他找陈良及其夫人李佩娣(与茅以升同期的留学生),游说保护关押在龙华监狱的300多名进步学生,使他们免遭杀害。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新市长陈毅召开座谈会,对茅以升说:“茅先生,您立了两大功,党和人民感谢您!”

这项珍贵的史实,在多项中外史料、上海地方史志以及茅以升后人的回忆录中均有记载。1948年首届中央研究院的81名院士中,茅以升等60人留在了大陆,据统计,55位均为留学归国学者。

最早的归国留学人员之一

多份史料对茅以升的毕业与回国时间披露不一。据考证及跟茅老的女儿、茅以升教育科技基金会理事长茅玉麟女士核实,1919年10月,茅以升刚完成博士论文和答辩,就收到了母校唐山铁路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罗忠忱校长的邀约函,茅以升立即回信表示接受聘请。同年12月18日,他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920年1月4日,茅以升回到南京,与阔别3年多的家人团聚。

在茅以升的博士学位证书上,注明签发日期为1920年6月。这说明,茅以升在收到博士证书之前,就毅然返回了祖国。这与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及“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不无关系。茅以升当时任匹兹堡中国留学生学会副会长,1919年4月30日牵头主办了在匹兹堡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的“中国夜”活动,宣读了自己撰写的留学生抗议书与声明,反响强烈。

力主恢复欧美同学会

两次赴美召唤海外学人

“文革”期间,欧美同学会活动中断。茅以升是欧美同学会恢复活动的牵头人。

茅以升晚年的一项重要事件,是于1979年和1982年两次访问美国,在美国及世界工程界产生很大影响,也对吸引在美国的华人科技人才报效祖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6月,中国科协应美国工程师联谊会邀请,派出以茅以升为团长的“中国科协赴美友好访问团”,到美国华盛顿、纽约、匹兹堡、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六大城市进行参观访问。代表团在美国约一个月时间,茅以升公开发言或致辞有17次。每次发言前他都认真准备,发言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深深地打动了在美华人的心,每次会后马上就有人表示一定要为祖国效劳。

当时已在美国定居的林同炎是茅以升的学生。借茅以升访美之机,他再次与恩师相聚,并在加州的家中接待茅以升。受茅以升的启发,他将原名“林同棪”改为“林同炎”(“同为炎黄子孙”之意),上世纪80年代起,林同炎多次回到祖国,并提议开发上海浦东,1996年林同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2年,茅以升、周培源、赵君迈、伍修权、杨放之、毛鹤年、何长工等学长联名向中央提出欧美同学会恢复活动的请求。中央批准后茅以升任欧美同学会代主任委员。1986年12月,茅以升任恢复活动后的欧美同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曾担任欧美同学会第五、六届理事会会长的韩启德曾在缅怀茅老时说:“传承茅先生‘丹心映日月,风雨铸虹桥’的人生境界,秉持爱国为民、求实奉献的人生信念,在科学舞台上展现无限精彩的科学人生。”

中国科学院首届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首位中国籍院士

茅以升是1948年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共81人,茅以升是28名数理组院士之一,且为15名院士选举筹备委员会委员之一)、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共172人,茅以升是技术科学部36名委员之一;1993年改称院士)。殊不知,他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首位中国籍外籍院士。

据资料记载,茅以升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由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和美国全国工程学会主席罗伊等人提名,当时是1979年。1982年10月美国国家工程院在华盛顿举办授予仪式。今年适逢茅老获美国工程院院士40周年。茅老家属回忆,茅、吴两位科学巨匠为江苏同乡,彼此关系深厚。茅以升于1982年赴美时已是86岁高龄,吴健雄特意请他坐轮椅入场,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

今年2月11日,笔者拜访了茅以升基金会,并参观了茅以升展馆(位于铁科院院史馆中),拍下了他的院士证:当时称外籍院士(Foreign Fellow),后改称国际院士(International Member)。

一生熟记及科普圆周率

在耄耋之年,茅以升仍然常常默写圆周率。茅以升基金会典藏的档案资料中,有两页茅老默写圆周率的手札,分别书于1974年元旦上午(78岁)与1986年生日(九十岁整),一页写在台历背面,一页写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信笺上,两次都写到了小数点后100位,且完全正确,令人惊叹!

1974年与1986年茅以升默写圆周率的手稿

茅以升在82岁高龄时,应约亲自撰稿写了一篇题为《漫画圆周率》的文章,刊登在1978年第1期《少年科学》杂志上。该文甚至提到了1967年两位法国人用计算机算到的第50万位,并标出了这50万位中的最后十位。在当时中外交流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茅老仍坚持追踪国际科学前沿进展,让人钦佩不已。

《茅以升》传中有一节《孩子们的茅爷爷》,专门讲了茅以升为少年儿童讲解圆周率的故事。有一天,北京市育民小学的10名小学生到他家中过科学队日,一位三年级学生,提出要和茅爷爷比试默写圆周率。茅以升写到了第101位,并对他说:“孩子,圆周率后面的小数,其实是无限的!我写了101位,意思是要你记住,科学的发展也是无穷无尽的,不能到此为止。”这位小学生听了,很受启发,后来连续两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曾代表我国青少年参加了美国工程技术博览会。在给孩子们的回信中,茅以升同时建议小朋友们,不必死记硬背上百位圆周率小数,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多思考问题。

茅以升和孩子们在一起

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统战部等九部委决定,授予茅以升等278名个人、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

这就是茅以升学长:一代大师,垂范后世。谨以此文,缅怀纪念我们心中的科学巨匠——茅以升。(徐绍义)

作者简介:徐绍义,知行中科基金管理合伙人。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央广创业导师,在《12堂关键创业课》《华夏时报》《新理财》《中国企业家》《财经|地产》等发表多篇文章或接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