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保送清华,后赴美读博,2001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2008年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到母校清华任教,先后担任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8年,辞去清华职务,筹建西湖大学并出任首任校长……

  在欧美同学会迎庆建会110周年之际,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自己的留学、科研经历以及对于留学人员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思考。

  为助力中国科技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1990年4月,施一公赴美国读书,博士毕业后任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后来一直做到讲席教授。

  “我在清华大学本科时,做的是最基础的生物学实验,看的资料都是过期的,很难拿到最新一期的科学周刊……而如今,我们的科技、教育全面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清华大学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施一公说,清华大学的进步可以看作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才对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中国的留学潮不仅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大家共享开放红利。”同时,2008年以来,海外人才踊跃回国,尤其是过去10年,高层次人才回国达到了历史新高,海归人才成为我国科技界的中坚力量。

  施一公说,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育人,培养一批有理想、敢担当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可塑性还比较强的时候去影响他们,希望学生在增强专业素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清楚而坚定地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承载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500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而言,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改革、探索,找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来办好我们的教育和科技。”施一公说,这也是他离开清华创办西湖大学的根本目的。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融合统一,正是这样的理想,促使施一公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发挥作用 赤诚报国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相较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对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这一方针,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价值,要靠‘发挥作用’来体现。这4个字是新时代留学人员报国的根本体现,也为留学人员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施一公表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留学先辈们作出了杰出贡献。新时代留学人员发挥作用正处于“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所以在感受党和国家的伟大荣光时,更应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

  “可以看到,如今不仅在核心技术领域,在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从新药创制到人工智能,从量子计算到环境能源……无论在哪一个科技领域、科研方向,都能看到留学人员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施一公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能够承担起历史重任,助力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正如施一公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中说,“爱国是广大留学人员最朴素的情感!报国是留学人员最无悔的追求!”

  新时代留学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国际局势,在这样的形势下,留学人员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施一公看来,留学人员深谙中国文化,在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让他们更加了解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因此,留学人员可以发挥知己知彼的优势,一方面在自己的领域行业尽己所能地开展研究、教育,身体力行地建设祖国,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切身体验提出建议,同时也要发挥海外“朋友圈”优势进行友好信息的传递,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交流合作。通过人与人的往来互动,形成融通开放的世界观,塑造多元化、包容性的人文环境,增进理解与信任、消除偏见和误会,为合作提供丰厚的土壤,为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