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高新区,一片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建筑已见雏形——这是通桥医疗于2022年11月奠基的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的“未来工厂”将用于神经血管颅内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

  珠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医疗器械高级工程师、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十余年,自主研发产品36项,其中取栓支架获评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突破。

李峥(中)与研究团队在实验室查看样品。

  有艰辛也有温馨的求学之旅

  2004年,李峥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跟着Clement Kleinstreuer教授专项研究机械工程学。

  “那时候的我们都十分珍惜在海外学习的机会,大家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全身心地投入实验研究中,对知识真是如饥似渴,教授也对中国留学生这种刻苦学习、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劲头十分满意。”李峥说道。随着研究深入,科研经历的丰富,他的科研成果发表于多个国际期刊。

  李峥始终觉得,做科研、做创新性的工作,是“挺有意思的事情”。科研上的难题可以耐心攻克,然而对他来说,最困难的大概是一边读博,一边还要照顾孩子。“我女儿当时刚出生,学习和养家的双重压力骤然增大。即使教授帮忙提供了一份助教的工作,但每个周末依然需要去刷盘子、送外卖来补贴家用。当时确实挺辛苦的,但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可爱女儿也让我激发出了拼劲和闯劲。”那段艰苦而温馨的经历让他记忆深刻。

  2007年,李峥博士毕业后,进入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公司——美国强生公司和美敦力公司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研发人员,积累了产品前期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这也为后期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7年左右,全球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入到了井喷的状态。以美国为首的医疗巨头国家开始快速扩张,国内高端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技术、人才支撑等方面我们和国外确实有差距。

  当年的行业数据分析报告提到,在我国每年的血管类疾病患者中,脑卒中患者人数排在第一位。如果这些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面临残疾或死亡。而国内脑血管介入器材严重依赖进口,“贵”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激发了李峥的斗志,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改变国内现状。

  他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生物技术进步、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中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海外的资源和仪器装置都是世界顶级的,但是人总要有点追求,为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点事情!”于是,李峥放弃了国外高薪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

  从“5人”到“400人”的创业之路

  2016年,在珠海高新区政府引入科技创新企业政策的扶持下,李峥创立了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国产替代进口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赛道。

  公司刚成立时初创团队仅有5人,办公场地不到200平方米,办公桌是借用的,一张旧沙发还是别人留下的,更没有实验场地和研发场地,只有几台旧电脑……“有一次出差,为了节省开销,我们住在郊区每晚100元左右的快捷酒店,而我们要去拜访的医院需转2次巴士3次地铁。当时同行的一位伙伴,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副总工程师,那段时间共同奋斗的经历,让我们成为了最好的兄弟。”回想起创业初期那段艰苦的日子,李峥感慨万千。

  2018年,李峥带领团队研发的取栓支架产品进入到临床阶段,需要生产一些临床样品,刚好公司招来了第一批生产和质检人员,大部分都是应届生。为了更好地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他就把这些孩子派到了杭州学习。“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团队人少,这些孩子刚入职就被外派,差点被家长误以为是‘传销组织’。”后来这些团队成员受邀参加公司上市敲钟,李峥再次带着他们去了趟杭州,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一路一起走来的兄弟姐妹,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他笑着说道。

  读书、创业时养成刻苦拼搏的精神一直支撑着李峥,这些年来各种假期,多数时候他都放弃休息,选择坚守岗位,伏案研究着一线传来的针对多种颅内血管疾病的手术案例、治疗策略以及介入治疗的器材选择,为攻克各种技术问题而废寝忘食。“脑血管病治疗是与死神赛跑,早一分钟有研发成果,就能早一分钟造福人民。”

  李峥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已经发展到将近400人的规模。其中研发人员占四分之一,高学历人才更是占到70%以上。短短几年时间,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珠海总部为依托逐步向外扩展,在广州、杭州、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销售办事处。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张,3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

李峥工作照

  不忘初心专注研发创新之行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们这种研发型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我们不懈努力,与国际产品拼研发、拼质量、拼速度。同时集中带量采购也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以量换价考验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供应稳定性。”李峥表示,一方面,公司正深入挖掘临床需求,快速打造差异化创新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治疗需求。另一方面,为继续保持稳定的生产质量和高效的生产效益,团队也在研发及制造环节中,抢抓多款新上市产品的量产及成熟产品的产能扩充,以赢得集中采购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李峥告诉记者,目前,通桥凤?弹簧圈产品在全国各地集采中中标,在集采逐步执行后,公司产值和销量将实现快速放量增长,2023年市场份额有望超过10%。在立足本地化运营的同时,注重带动海外市场的扩张,进一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公司正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利用自身强劲的技术平台和生产制造能力,与海外品牌开展合作,带来更多增长机遇。

  “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李峥说,作为留学归国青年,理应积极学习和掌握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以为国家贡献为己任。作为创业青年,我们要以奋斗精神,搭建起“医工合作、产学研用”的企业桥梁,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份事业,把创新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锚定目标、锐意进取。

  “在广东和大湾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青年人才要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敢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以自身的实力,着力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全力促进技术成果落实到产业上,实现国产替代与产业突破,以创新驱动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李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