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李天来(左)在沈阳农业大学指导学生观察作物育苗情况。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学习“和蔬菜说话” 终结北方冬季“无菜”历史

1985年,日本山形县。

当时还是沈阳农业大学助教的李天来赴日本山形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园艺,师从斋藤隆教授。到山形大学的第一天,斋藤教授就送给他一套蔬菜专著,并在扉页写上了“蔬菜是不会说话的,你要学到能和蔬菜说话”。

在山形大学学习几年后,日本筑波大学铃木芳夫教授主动邀请他,去筑波大学深造。

“铃木老师,我准备回国了。”1988年,接到学校“回归”的召唤,李天来几乎没有犹豫,立即向老师辞行。

20世纪80年代前,受气候条件所限,中国北方秋冬季菜品单一,基本是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偶尔的蒜薹、干豆角、洋葱头、胡萝卜都是过年才有的稀罕物。

能否改变这一局面?李天来迫切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祖国的广袤土地上,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菜。

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李天来跟随沈阳农业大学张振武教授,一心搞起设施蔬菜栽培研究。

北方种菜,关键在过冬;蔬菜过冬,关键在于温室大棚的应用。

李天来调查发现,日本和欧洲国家大多是利用温室技术,实现了蔬菜周年供应。但当时,温室技术似乎在我国北方“水土不服”——

此前,荷兰等国的温室技术已引入北方,以燃煤烧水加温实现温控。可李天来发现,东北冬天动辄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滴水成冰,燃煤加温法不仅花费多,污染还重。“一亩地,在辽宁一冬天需要80吨煤,在哈尔滨就要100吨,根本烧不起。”

李天来和团队也探讨过用温泉水加温的方案,但终因成本过高而放弃。

“蔬菜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不能成为奢侈品。”推广节能、经济的温室技术,让农民们用得上、用得起、用得住,成为李天来团队的攻关重点。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