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周访谈
01
09

袁亚湘:越来越多中国数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

“近些年,伴随我国基础研究的稳步发展,我国数学学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5
08

王春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回信,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做好新时代文博工作、推动国家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立体、真实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19
08

旅法诗人张如凌:中法诗歌交流何以扣人心扉?

“2022中国当代诗歌朗诵会”近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受到中法两国文化界瞩目。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此次活动的策划人、知名旅法诗人张如凌,请她阐述中法诗歌交流现状,以及两国诗歌交流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05
09

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首次公开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姚檀栋:整体向好

在青藏高原上,延绵不绝的冰川隐藏着许多地球密码,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前赴后继走进其中,不断征服新的高峰。

18
08

朱元庆:我们为何要对外翻译中国法律?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外译团队进行积极尝试,先后将中国最新立法成果、典型司法判例和学术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展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为什么要向外国翻译中国法律?中国法律外译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近日,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原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学院)副院长朱元庆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5
08

王佐良:于诗歌中看见真的灵魂

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每个北外学子都会听到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他们是清华大学外文系1935级同班同学,后都出洋深造。1949年,三人回国,进入北外英语系任教。

09
08

赵聪:当“古风”遇到现代,中国民乐如何“火”到海外?

对于中央民族乐团而言,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在舞台上的传承,推动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另一方面也希望搭建平台,让海内外听众能从更深的层面去了解国乐,感受东方文化的魅力。

05
08

袁剑:理解与互鉴,中亚与中国文明如何交流?

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构成了我们认识自身历史地位与未来角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广阔边疆所交接的周边地带,以及这一周边地带上的诸多国家与地区,则很大程度影响了我们理解周边与域外,尤其是全球治理中的边缘地带的重要思想史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