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周访谈
03
04

卢雅娟:弥合文化差异,做中外交流的“变压器”

卢雅娟是一名“80后”,知性美丽,是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她还有很多身份:华人企业家、海外知名媒体人、出版了3本小说的作家。

29
03

吴祐昕:用共通的情感与世界交流

这是因为创作者在设计时注重了形式,注重了通感,这才是我们国潮文化向外强势输出的一种方式。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内容和文化的加持,这是我的理解。

23
03

欧阳明高院士:中国新能源,路在何方?

想要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是强有力的支撑。那么新能源具体是指什么呢?新能源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我国现在面临哪些影响新能源技术升级的瓶颈?中国科学家又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氢能源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专访到了汽车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院士。

16
03

讲好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

10
03

王欣然:把科研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2月19日,由欧美同学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上,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欣然作了题为《立志科技自立自强,谱写留学报国的南大华章》的精彩分享。王欣然是去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120名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代表之一,论坛期间,他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了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17
02

姚中秋:中国为何始终坚持亲仁善邻,拒绝以邻为壑?

在处理对待他者的德性和智慧方面,中国人确实早熟,尧舜时期就形成了“协和万邦”“柔远能迩”的观念。

16
02

杜鹏:将人才关键变量转为发展最大增量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根源性要素。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即是人才通过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在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升人才资源这个“关键变量”的“高度”“宽度”和“长度”,可以更好地以人才引领驱动各层次各方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增量”。

14
02

谢茂松:自强不息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精神?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指出,中华民族虽经历一次次忧患,总是能剥极则复,更加发展壮大而持久,这一切都来自于自强不息的中华文明主体精神,一以贯之于中国发展进程之中。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