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超越文明冲突框架看伊斯兰世界
随着中国人通过“一带一路”在伊斯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 一带一路”为中国及沿途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但只有充分理解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的价值观才能充分挖掘这一潜力。牛津大学Old College学院院长MUesYoung几年前在一次演讲中说,伊斯兰世界是一个很少被挖掘的市场,挖掘穆斯林市场是一件新鲜事物。全球有18亿穆斯林,增长迅速。其中,只有20%穆斯林属于阿拉伯世界,大部分穆斯林在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然而,伊斯兰世界的GDP只占世界GDP的5%。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巴基斯坦全巴工商会(FPCCI)主席阿卜杜勒说,伊斯兰国家在经济建设、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青年人口外,伊斯兰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他说,伊斯兰国家人口占全球24%,国土面积占全球21.7%,伊斯兰非石油产出国GDP仅为全球的4% (新浪财经,2016;转引自TheExpress Tribune,2016)。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是改变伊斯兰国家落后面貌的一剂灵丹妙药,迄今没有一个伊斯兰国家的政府在任何一种场合对“一带一路”表示反对。
但是,直到今天,在思考和研究南亚、西亚和北非伊斯兰世界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时代产生的有关伊斯兰世界的知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西方政治与学术界很长时间里很难直面其在东方国家的殖民历史,从殖民主义时代的国际秩序到“冷战”后的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都不是在帮助这些相对贫穷的东方国家。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无论是中国知识分子,还是伊斯兰国家知识分子,都需要对当代世界与历史有更好的认识。
从十字军到殖民主义,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关系一直磕磕绊绊。阿克拉姆教授在与我合著的《文明的互鉴与包合》一书®中写道,中国在西方手中经受了—个世纪的屈辱,而伊斯兰世界经受了两个世纪的屈辱。这种屈辱一直延续到当代,西方以虚假的理由对伊斯兰国家发动侵略。与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关系形成对照的是伊斯兰世界的东部边缘,那里享受了长期的和平,没有发生宗教的十字军东征,也没有伊比利亚半岛1492年穆斯林被彻底驱逐的事件。人类的生活不会完全没有冲突,但是历史上东方国家各个王朝之间的斗争是一种政治现象,与现代西方世界发动的系统性的、持续性的战争相比,其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节制的。与西方的历史和现实关系形成对比,伊斯兰世界与东亚的互动是和平的。这种和平互动促成了文明、文化、体系化的知识和艺术引人注目的辉煌综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这种互动最显著的工具。
中国知识界和政策部门已经很熟悉和了解西方文化,但是由于伊斯兰与穆斯林的形象长期受到西方一些政治力量有组织的歪曲与妖魔化,当今中国社会与知识界对伊斯兰与穆斯林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中国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相互理解与认识的进程中,必定要突破西方的视角,在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直接与伊斯兰世界的学者建立联系,加强中国与伊斯兰国家间直接的沟通。然而,相对于西方面向伊斯兰世界开展的长期的研究调查工作,我国对国外的伊斯兰与穆斯林文化和政治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且极易受到西方学术界的误导。为了改变此种情况,在自身文化基础上正确认识伊斯兰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应当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知识界和政策部门需要更多地深入探索和了解“东方世界”东方主义意义上的东方主要指伊斯兰世界)。与此同时,“东方世界”的国家不必一味盯着“西方”来寻找“现代”与“发展”的榜样,而是要关注、研究和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为了准确了解和把握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宗教,我们必须冲破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给伊斯兰世界设置的文明冲突框架、血腥的新闻标题、流血的新闻用语和新闻人物。
文明的冲突最早是1990年西方研究伊斯兰的学者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在《穆斯林愤怒的根源》一书中提出来的,特指所谓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1993年塞缪尔•亨廷顿借用了刘易斯的用语,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文中称未来的冲突将是由文化和宗教引发的。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再造》一书,把伊斯兰描写成“最热衷于冲突的文明”。他认为,伊斯兰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边界地带是血腥的,充满了战争。按照亨廷顿的理论,有三种类型的文明冲突:第一,两个不同文明国家文明断裂线上的冲突;第二,国际文明断裂线上的文明冲突;第三,一国内部文明断裂线上的冲突。
但是,沿着古丝绸之路或者今天的“一带一路”沿线伊斯兰国家走一圈,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阿富汗战争和巴以冲突外,其他战争多数是伊斯兰内部的战争,比如20世纪的两伊战争、今天的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和叙利亚内部的“伊斯兰国”战争、也门内战等。这些伊斯兰国家对伊斯兰内部冲突的重视态度高于对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的态度。
阿富汗并不处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边界地带,阿富汗周边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伊斯兰文化圈——巴基斯坦、伊朗、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阿富汗唯一的异质文明邻国是中国,但是,历届阿富汗政府从来没有跟中国发生过冲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或者今天的阿富汗塔利班抵抗组织也没有跟中国发生过任何冲突。
历史最血腥的战争是同一文明或同一信仰下的冲突和战争,如近现代史上的曰俄战争,德法战争,一战中的日德、英德战争,“二战”期间的所谓文明国家的战争(如2018年2月28日美国驻华使馆官方微博暗示的)。近现代,很多国家间的冲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大于文化、宗教的利益。如中亚五个伊斯兰国家摆脱了苏联无神论的束缚,但是,伊斯兰的共同信仰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和平相处,反而关系日趋紧张。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不是古老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欧美国家主导的现代性与传统的冲突。苏联解体不仅导致东欧国家共产党政权的垮台,也导致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到叙利亚的泛阿拉伯运动和阿拉伯复兴党的中东世俗化运动的挫折,它们或者是政权垮台,或者政权岌岌可危(如叙利亚)。中东社会主义世俗化运动的失败带来了美国在中东最大的盟友沙特阿拉伯的崛起,带来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盛行。宗教激进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意识形态取代了泛阿拉伯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沙特和美国为了阻止苏联在阿富汗的世俗化社会主义的胜利“殃及”巴基斯坦,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捐赠。这些赞助的大部分资金用来为从阿富汗流亡到巴基斯坦的300万难民在巴基斯坦北部建立了大批的宗教学校——马德拉萨。马德拉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志愿者和学生。这种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导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国界模糊了,泛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开始传播(但是在这场运动中,什叶派穆斯林是被排斥在外的,逊尼派的萨拉菲主义者不承认伊斯兰什叶派是穆斯林。事实上,伊朗不仅没有反对美国入侵阿富汗,反而认为美国入侵阿富汗解放了什叶派穆斯林)。
小国阿富汗的“伊斯兰圣战者”打败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入侵,促使伊斯兰极端主义信心倍增。他们不认为苏联撤军是戈尔巴乔夫的妥协和美国军援的结果,反而认为是伊斯兰圣战的胜利,他们相信伊斯兰圣战可以战胜任何超级大国,包括美国。但是,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和巴基斯坦马德拉萨的校长都不承认抵抗西方占领阿富汗是文明的冲突。他们认为塔利班抵抗北约就是抵抗外国侵略者。跟过去一百多年阿富汗人民抵抗英国、苏联入侵是一个道理。
西方对专制世俗政权的支持,也导致“圣战组织”从改变伊斯兰内部的政权到武装袭击西方。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曾要求伊斯兰国家派更多的军队去阿富汗作战。他说,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可以在阿富汗战争发挥非常强大的作用,因为穆斯林可以利用他们的文化和宗教背景,并提供得到当地社区高度赞赏的援助去参加这场战争。比如,伊斯兰国家可以向阿富汗提供士兵、培训、捐款等项活动。穆斯林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存在将使人们清晰看见北约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不是出于宗教动机,也不是以任何方式反对伊斯兰教(Gulf News,2010)。但是,从北约在阿富汗驻军国家的构成看,据2010年的统计,44个出兵国家中,去掉土耳其、阿尔巴尼亚和波黑这三个北约国家,只剩下约旦和阿联酋两个小国,而且每年都有大批在阿富汗受训的穆斯林军人离开北约的营地加入塔利班部队(ChartsBin,2018)。
“一带一路”作为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大道,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的未来与“一带一路”倡议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说,“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新华网, 2016)。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超过半数的伊斯兰国家更是如此。“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人口占世界人口约四分之一,建设“ 一带一路”就是走进伊斯兰世界,跟伊斯兰国家和人民打交道。但是,鉴于中国大众多年来对于伊斯兰世界缺乏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媒体和网络制造的对伊斯兰世界的误解。正确认识伊斯兰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于深入了解伊斯兰世界内部不同的知识生产活动,其中包括伊斯兰国家的智库和伊斯兰国家的媒体。智库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组织,在当代伊斯兰世界内逐渐与伊斯兰自身文化传统结合,对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是我国研究理解伊斯兰世界内部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窗口。期待未来有学者在这一领域深入伊斯兰世界内部开展研究调查工作。
(本研究是李希光教授主持的“一带一路”沿线伊斯兰文化、媒体和智库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得到了中信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自主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的支持。)
注释
2018年2月2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一个世纪以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〇期间,参战部队释放了芥子毒气及其他有毒气体,在欧洲
战场上造成了数万人死亡。使用这类毒气的行径令全世界义愦填膺,并于1925年通过《日内瓦公约》(Gewern C〇m;eMOW),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丨丨)虽然是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但敌对双方都没有使用化学武器。然而,这种行径并未绝迹,首先是在1980年代由伊拉克在对伊朗的战争中动用化学武器,并随后针对其库尔德少数族裔再次动用这类武器。现在,叙利亚冲突又迫使文明世界必须又一次抗击这一祸患。”当日,美国驻华使馆官方微博即遭遇中国广大网民的强烈抨击,广大网民举出“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使用化学武器这一史实来否定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敌对双方都没有使用化学武器”这一论断。当曰,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作出修改,删除了这句“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丨丨)虽然是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但敌对双方都没有使用化学武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情形。
《文明的互鉴与包合——“一带一路”沿线伊斯兰智库、文化与媒体》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陈炎(2005):郑和下西洋对伊斯兰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5—2005)》,北京:海洋出版社,379-386页。
高文远(1988):清末西北回民之反清运动》,台北^学海出版社。
宫慧如(2005):郑和的宗教信仰与出使条件考析。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5—2005)》,北京:海洋出版社。梁启超(1905):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见梁启超(编)《饮冰室合集》专集第三册,上海:中华书局。转引自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北京:海洋出版社,4页,(2005)
卢新宁(2005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7月14日)郑和:一种文化象征,获取自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hxxy/915071.htm马丽蓉(2013):中阿民间交往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影响,《回族研究》,第1期,4(h45页。
马明良(2009):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阿拉伯世界研究》,第5期,53-60页。
每曰财经网(2017年5月15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汇总,获取自http://www.mrcjcn.com/n/234517.html
人民网(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获取自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05/c64094-25109849-4. html新华网(2005年7月5日):郑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者,获取自http:// 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hxxy/907571.htm新华网(2013年9月8日):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获取自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8/c117273079. htm新华网(2013年10月3曰)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获取自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一117591652. htm新华网(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获取自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28/c119982831 2. htm新华网(2016年1月18曰)习近平在沙特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获取自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1/18/c1117812832. htm新华网(2016年1月20日)习近平会见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伊亚德,获取自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1/20/c1117828223. htm新华网(2016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获取自http:// 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1/20/cjll7828248. htm新华网(2016年1月22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全文),获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1/22/c1117855467. htm新华网(2016年1月24日):习近平会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获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1/24/c1117872883. htm新华网(2016年4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获取自http: //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1118778656. htm新华网(2017年5月14曰)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获取自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1120969677. htm新华网(2018年7月20曰)习近平同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举行会谈,获取自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7/20/c一1123156978. htm新浪财经(2016年9月22曰):全巴商会主席:伊斯兰国家发展远落后于世界水平,获取自http: //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9—22/docifxwevwwl 306 370. shtml郑自海(2018年2月16曰)明《蒙古山水地图》实为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的朝觐地图,获取自中国美术报网(2018年8月 22日)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 1593068942 52 6 59 6688 &wfr=spider &for =pc Ang,Z.E.(May 5,2015):The Han-Kiab:A Confucian-Islamic synthesis.Retrieved from https://www.usmeyouthnetwork.org/2015/05/th^han-kitabr a-confucian-islamic-synthesis/
ChartsBin (March 5,2018):Countries currently contributing troops to ISAF.
Retrieved from http: //chartsbin.com/view/nnu Gulf News (July 3,2010): Nato urges Muslim countries to help Afghanistan.Retrieved from http: //gulfnews.com/news/asia/afghanistan/nato-urges-muslim-countries-to-help-a£ghanistan-1.649559
Lipka,M.(August 9,2017):Muslims and Islam:Key findings in the U.S.and around the world.Retrieved from http: //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 2017/08/09/muslims-and-islam-ke}-£indings-in-the-u-s-and-around-the-worlcl/Young,M.(July26,2010):Muslim Futurism and Islamic Branding.Retrieved from http://thinkethnic.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Miles Young-Muslim Futurism and Islamic Branding,pdf